想要改變人生,先改變自己的心:稻盛和夫《心》

稻盛和夫,是企業界的傳奇,曾經一手創建兩家世界500強企業。

正當他潛心佛學、安度晚年之際,日本航空公司負債並宣告破產,時任首相的鳩山由紀夫,登門邀請78歲的稻盛和夫出山擔任這家破產公司的董事長。在他的領導下,日航重新復活,使之成爲當年最賺錢的航空企業。

事業已經有所成的馬雲也曾專程赴日本京都,拜訪已經76歲的稻盛和夫,他也是任正非非常佩服的企業家,

他的經營之道,成爲所有企業家想探尋的祕密。那他有什麼經營祕訣呢?

稻盛和夫先生的理念在他的若干本著作中都有體現,每一本書都值得年輕人反覆學習,《心》作爲《活法》一書的續篇於2019年在日本出版,這也是他的收官之作。

這是集儒家、佛家思想於一體的書,他把自己的經營思想,人生理念都寫在了書裏,語言淺白到讓人認爲這是一本普通的雞湯書。但是非常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反覆閱讀,你一定也可以感受到心靈的觸碰,直至穿越靈魂,達到心裏深處的真我,實現心性的自我提升。

你的心決定你處在怎樣的世界,我們應該如何修煉自己的心,總結起來有如下幾點:

保持謙虛之心

培養感謝之心的源泉,度過美好人生的根本,就是謙虛之心。

任何時候不能忘記謙虛之心這點很重要。事情稍顯順利,加上週圍人的吹捧,內心就會動搖,這就是人的本性。

讓人生誤入歧途的元兇,並不一定是失敗和挫折,而往往是成功和讚美。

英國思想家詹姆斯.艾倫,在其著作《原因與結果法則》一書中,做了這樣的論述:

有一種傾向,不管是眼前的目標,還是人生目的,心靈純潔的人總是比心靈骯髒的人更容易達成。

淨化心靈最美好的方法是什麼?就是全力以赴的投身到工作中,這時怨恨他人的雜念就不會浮現,當下心靈就會變得純潔、美好。

堅守感恩之心

無論何時何事,都應以感恩之心應對——這其中實際上隱含着極其重要的意義。

心中描繪的景象成爲現實,佛教用“思念造業”這個詞來表達。就是說,心中所思,會成爲業,這就是因果的法則。

當災難到來時,如果我們心態不對,就可能換來更大的災難,避免這一點的放大就是“愉快”地接受災難。

聽起啦有些奇怪,可是這真是事實,不管發生了什麼,只要我們抗拒,當下只能更痛苦。我試過在走背字時憤憤不平,心裏想着:還能比這更糟嗎?結果確實是會更慘。

災難發生意味着消業,能夠消業,心裏應該高興。只要能夠感到高興,自然能夠心懷感謝,那麼過去造的業就會消失。

秉承利他之心

“利他”這個詞意思本來就很簡單,就是先人後己,把“爲自己”放後面,優先“爲他人”。

只要有利於他人,不管事情多麼細小,都是利他行爲,在利他行爲中萌生的利他心,像花朵一樣綻放。

《道德經》裏說:聖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爲心。

保有利他之心,行利他之事,命運自然就會好轉,宇宙中儼然存在這樣的因果法則。

稻盛和夫自己總結,在紙袋行商獲得了成功就是因爲這件事初心就是利他。那是他上高中,二戰結束時,家中的房宅、工廠被燒燬,自己還整天玩樂,被母親訓斥過後決心“幫扶家計,守護家人”。他讓爸爸製作紙袋,自己外出銷售,委託商店代銷,福岡來的紙袋商都競爭不過他們,選擇撤退了。

做事做人都一樣,只要以利他精神爲根基,不忘謙虛,不忘和諧,努力成長,那麼,宇宙就一定會給予幫助,成功和發展就能持續。

增強反思之心

英國思想家詹姆斯.艾倫說過:

人的心靈像庭院,既可以理智地耕耘,也可以放任他荒蕪,不管是耕耘還是荒蕪,庭院都不會空白。如果庭院裏沒有播種美麗的花草,那麼無數雜草的種子必將飛落,,你的庭院將雜草叢生。

他用簡單的比喻,說明了我們人生中的種種現象,全部都是“心”的投影,忽視了對心靈花園的養護,馬上就會長出不純潔、不正確的東西。

小林秀雄說過:人只會遇見和自己性格相符的事情。

只要人格發生變化,內心所報的願望就會變化。

如果存在一個能夠大幅度改變人生的決定要素的話,那就應該是思維方式。只要思維方式是正向的,這個人就會時來運轉,度過美好的人生。

在本書中,稻盛和夫認爲“相由心生,境隨心轉”,即我們人生中的一切事物,都由我們的內心所塑造,內心的想法可以影響我們周圍的環境。

初心即道心,道心即佛心。

所以,當我們擁有幫助一切事物,向着更好的方向前進的願望,擁有幫助他人獲得幸福的美好心靈時,就與“宇宙之心”產生了協調和共鳴,也就自然能將事物導向更好的方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