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房的困惑,我还是没躲过

我们住在一个小县城,我从来没觉得学区房会成为自己的一个困扰。毕竟县城就那么大,学校就那么几所,无论住在哪里,都有几所学校环绕。而且,县城内的教学师资比较平均,上哪所学校似乎都差不多。

前几日跟在教育体制内工作的发小聊天,突然有了紧迫感。

原先我们县城有所很不错的高中,位列市属高中的前五位,当年我就是在那所学校学习的。我的学长和同学中有不少走985和211的。

可能是因为随着老教师陆续退休,后续师资力量没有跟上,现在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状况。

据说,今年区县中考前10名的同学,只有一位留在了县城内,其余九位全部选择了其他地市的学校。

不仅如此,今年的高考成绩,我们区县排名全市倒数第一,我们所在的地市在全省排名倒数第一,所以有人戏称,我们区县全省排名倒数第一。

听到这样的消息,哪个家长能不着急。

虽然我也曾私底下吐槽,觉得孩子反正也不是学习那块料,倒不如就这样安安稳稳的好了,省得耗费心力。

可是说归说,该上心的时候还是要上心,毕竟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我们还是尽量要给他创造好的环境。

因此,我开始着手研究学区房了。如果暂时不考虑出地市,最起码要从区县走出去。

今天之所以写这些内容,也是因为晚上又跟发小碰面,聊了很多,有感而发。

怎么看自己都不算一个称职的家长,我有不少外地的朋友,从幼儿园就开始考虑学区房了,而我一直采取得过且过的态度。

或者换个角度说,因为资金不富裕,所以一直也不敢有别的想法。

就像我倒是提前把户口办到外地了,可是那什么去买房,别说学区房,就连普通房都不敢奢望。

昨天鱼哥给会员上了第一节课,讲的是个人成长。想想他的年纪,想想他的收入,再想想小熬熬和我家的小胖。

真的很扎心,感觉愧对孩子!

好在孩子才二年级,还有时间补救。具体要做的就是找到个人成长的底层逻辑,去践行。

我的能力有限,但老师厉害啊,他已经给出了方案,去做就好啦。

01、专注当下,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效率为荣,不以时间长短定成败。让自己的时间变得有价值。

02、学会刻意练习的方式,倒逼自己成长。给自己提问,用心解答,提高自己深度思考的能力,缩短与牛人之间的距离。

03、学会聚焦,不因学得多,学得广沾沾自喜,回归本心。扪心自问,当下对我最重要的是什么,哪些是可以暂时不学的,哪些是必须加强学习的。

不仅要把学习内容总结出来,最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眼看2020就要结束了,给自己设置一个小目标吧,明年实现写作变现。不仅要变现,还要有质量的变现,加油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