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曾国藩传》原则和底线不能丢

之前我们聊过的曾国藩的改变和思考都是围绕着他本身进行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他的思考方向和改变方向,就从个人上升到了国家层面。

曾国藩和很多中国的士大夫不同,他很早就对西洋的物件感兴趣。比如他在创办湘军的时候,就一定要购买洋人的大炮。

他是崇洋媚外吗?并不是,他只是更清楚地知道自家产品和洋人产品的差距,不愿意打肿脸充胖子罢。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曾国藩充分认识到一点,光凭购买洋人的产品是不可能提升国力的,“必须深入学习研究西式武器背后的秘密”,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要自己掌握核心技术,制造出属于自己的高科技产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曾国藩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从来不觉得请教学习是一件丢面子的事,也不会骄傲自居,故步自封。

记得我上高中那会儿,物理成绩不好。其实初中时我还参加过类似“奥数”的物理类竞赛,那会儿我还是个优等生。

等到进了高中,物理难度骤然提升,两次考试我都以吊车尾的成绩进入重点班(高中除了文理分班,还按照成绩分了两次班。每次我都是刚好划在重点班的最后几名,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运。)。

我上的高中是市重点,那几年成绩特别好,重点班升学率极高,学霸们清华北大也是去得的。所以,老师上课讲得极快。我这种基础比较薄弱的伪学霸就惨了,几节课后就跟不上了。

当初我有动过找家教的念头,因为面子等问题最终没成型。导致的结果就是,高中会考时,除了物理是C,其他科目我都考了A。平时单科测试,化学、生物这两科基本满分,物理能及格就不错。最终高考,因为物理拉分,理综合成绩没有达到班级的平均分数线。要不是数学、英语给力,怕是要复读的。

如果当时我能不要面子,追着老师问问题,或者直接请某位老师做家教(有次物理老师没来,其他班老师代课,我就能听懂),可能我的人生就不同了呢?

完事没有那么多如果,就像曾国藩,尽管他早已意识到国力的问题所在,却没法靠一己之力改变世人的看法。最终还是没能帮助清朝政府走向衰败。

但他身上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特别是他惊人的【毅力】,若是他生活在当代,必然会成为一个响当当的人物。

先说他考秀才就考了6次,要是一般人,恐怕考个两三次就放弃了。不说那时考科举是个劳民伤财的事儿,就是面子也是要一要的吧。

和曾国藩同一时期的左宗棠、洪秀全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但曾国藩没有把面子放在第一位,他是一个非常有【原则】的人。

像曾国藩这样的官员,与上下级打交道是必不可少的,当但他从不谄媚,也不妄自菲薄。尽管后期他在待人接物上做出了改变,但底线始终是有的。

“看曾国藩的一生,与上级交往,是很注重分寸的,从不失态。他和穆彰阿交往,完全保持在正常范围内,走动并不是特别勤,所以后来穆彰阿倒台,曾国藩也没有受到牵连。”

曾国藩晚年,醇郡王奕𫍽多次向他示好,但他几次三番避让,甚至最后躲不过就写了封信委婉的拒绝。

除此之外,在与洋人的外交上,曾国藩也表现得与众不同。

在当时清朝官员的眼里,洋人等同于蛮人,是低人一等的。甚至皇帝为了不见洋人,即便是割地赔款也在所不惜。

与洋人交往就更不用说了,诚实守信是不可能的,糊弄、投机取巧是他们一贯的伎俩。

但曾国藩就不同了,他始终认为,做人诚信为本,不管对方是谁。只有你做到诚信了,事情才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现在很多商家总喜欢套路,前两天我纹眉毛被坑了一次。

几年前认识了一个做美容的朋友,我在她家消费过几次。她的技术不错,又都是明码标价,一来二去两个人就成了朋友。

前几天看她搞活动,说是198秒杀纹眉,这个价格可以说是想当优惠了,我想都没想就报了名。没想到,当我敷上麻药,躺下来准备做眉毛的时候,对方给我报出超过心理预期5倍不止的价格。

尽管我脸皮厚,想办法跑掉了。可内心总是疙疙瘩瘩的,于是我退出她建的群聊,把她拉黑,从此再也不会有交集。

套路这种手段在同一个人身上只能用一次,不仅得罪人,还砸自己招牌,看上去赚了钱,损失的其实更多。所以说,做人的底线还是要有的。一味地想着占别人便宜,而不是从诚信的角度出发,注定无法长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