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曾国藩传》坚持是最高贵的品格

昨天我们聊到了曾国藩的【毅力】。这个优秀品质除了在他考科举中体现外,还表现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时,以及数十年如一日的作息中。

首先我们来说说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运动的事儿。用书中的话说,“笨人曾国藩的战术方法就是六个字,叫作‘结硬寨、打呆仗’,或者叫‘打死仗’。”

我们也都看过不少战争类题材的影视作品,大多数将领在组织行军打仗时,都会采取类似“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声东击西”的战术,但曾国藩组织的湘军在这方面真的是另辟蹊径。他们最重视的是——扎营。

他们是半天行军,半天扎营,不管这一天走得多累,都得先环绕营地挖出两道深沟,再沿着深沟筑两道高墙。就这他们还不放心,每天晚上还得倒班站岗,防止敌人偷袭。

湘军之所以采取这样的行军策略,与他们的首领曾国藩的个性密不可分。曾国藩一生做事扎实,求“稳”是第一要务,只有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了,才能寻求突破。

之前在社群里上课的时候,有小伙伴问了老师这样的问题,“是先打磨写作技能还是先做平台”。

老师的回答是,写作技能是基础,只有基础打牢固了,才能在寻求发展时没有后顾之忧。

无论是做平台,还是打磨写作技能,都需要极大的毅力和耐心。

“每次打仗,他都花极大心血去研究敌我双方情况、战斗的部署、后勤供应、出现不利情况如何救援等,直到每个环节都算到了,算透了,才下定打仗的决心。”

这一条刚好对应了我们做平台的情况。总听人说,做平台要研究平台调性,每个平台的喜好不同。就像每个人的爱好不同一样,只有投其所好,才更容易相处。

但是摸清一个平台的调性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不断试错,不断改变,唯有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始终相信自己的决心才有可能收获成功。

其实我就是一个特别没有自信的人,经常怀疑自己,常常莫名其妙地低落,这也导致了在做事上不够持久。做平台最忌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平台都是根据大数据和算法来评估账户,给账户做推荐的。时断时续,平台懵圈了,自然你的账户就不会被平台青睐了。

因此说,毅力是我们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品质,有了它,我们才能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到最后。

最能说明曾国藩毅力非凡的案例,要数他数十年如一日的作息了。

在前面的笔记中我们了解到,曾国藩立志做圣人后,给自己制定了十二条做人的规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十二军规。

这十二条军规规定了曾国藩每天几点起床,起床后都做什么,从读书到修身养性全都囊括在内。

正是因为这十二条日课,才能让他从一个爱凑热闹,浮躁的小镇青年,成长为一个生活规律,有宏远目标的有为青年。

由于军规内对学习做出了严格要求,曾国藩才因基础扎实从翰林大考中脱颖而出,获得皇帝赏识的同时,实现快速升迁。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年轻时吃点儿苦没关系,等年纪大了,就可以好好享受了。但曾国藩并不这么想,他将好的作息习惯保持到了最后,甚至在去世前两天还照常办公,去世前一天晚上还在记日记。

这让我想起第一期《舞蹈风暴》节目中,80岁高龄的陈爱莲老师做着“下腰、劈叉和托举”,这样高难度的动作,惊艳了众人。

在舞蹈中,我们完全想象不到那是一位80岁的老人,尽管她面容已不再年轻,但她的舞蹈充满了活力。

舞蹈是需要练习基本功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各方面机能大不如前后,很多舞蹈演员都转了行,比如我们都熟悉的迪丽热巴、孙俪等,都是舞蹈演员出身。

陈爱莲老师之所以能够在舞台上活跃那么久,靠得是坚持不懈地练习和自律。

再比如杨丽萍老师,为了舞蹈事业,将体脂率降到极低,这也导致了她无法孕育孩子。对于她的选择我们不做过多评判,只想说,这种体脂率极低的状态不是靠简单运动健身就能达到的,还要有克服自身口腹欲望的勇气。

想想我们,今天喊减肥,明天一顿麻辣火锅,又怎么可能成功呢?

牛人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会思考,肯改变,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在找准做事的底层逻辑后,朝着目标坚定不移地前进。

我们之所以始终不得要领,是因为总是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想象着一蹴而就,想象着一炮而红,想花费最少的力气获取最大的回报,却又不肯耐下心来,寻找底层逻辑,不肯走出舒适圈,做出改变。

很多人抱怨,读了那么多书,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真正阻碍我们前行的,不是书的数量,而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你将注意力放到了哪里,你的产出就会在哪里。

所以,还等什么呢,是时候做出改变,见证奇迹啦~~

最后:

至此,班中班立的读书flag已经全部完成。

虽然写完了,但这不是终点。因为每隔一段时间,你的思想变化了,境界提升了,对书的感悟就不同了。

好书值得我们反复读,你说对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