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写作路,一直在路上

2020年临近岁末,想回顾一下来加拿大后的写作历程。虽然并无佳绩,只因热爱,一直在路上。

来加拿大之前,文学只是潜藏心底的一个梦。工作太忙,不是在加班,就是在去加班的路上。偶尔得闲写篇小文,发表于公司报刊上,赚得几百元稿费,比起上班收入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却不胜欢欣。

2014年10月底移居多伦多。

赋闲下来,决定重拾幼时的文学梦。

总有一种激情在心中,总有思绪泉涌想提笔。

2015年开始在【新浪】写博客。这个博客还在旅居德国时就开了,却未曾留下片言只语。

彼时,初到加拿大,认识的人很有限,多是之前在国内就已相熟的老朋友,与我一样基本上都混迹IT行业。因此,只是我一个人写着玩,有时难免觉着孤独。

2015年9月移居Waterloo。

刚到Waterloo,一人不识。凑巧参加当地【水城读书慧】活动,结识创办者郭绍武老师、卫平夫妇。之后在郭绍武老师家的【水城茶馆】参加了各种茶社、诗会等,认识很多当地朋友,如花花、海凌、寇琦大姐、龙博士等。

其后与海凌、花花成立了公益型组织【Ai家具乐部】,一起策划织过多期活动,写过多篇报道。后来随着我离开Waterloo,花花决定重回大学攻读,这个活动慢慢就暂停了。2020年,海凌组织【电影与心理】的云上交流活动,我也参与其中,与海凌的合作仍在继续。

2016年,寇琦大姐见我爱读书,借我一本Waterloo大学华裔教授李彦老师的小说。我写了一篇读后感,登在龙博士主编的华文报刊《社区报》上。不巧被李彦老师看到了,就辗转找到我,并推荐我加入【加拿大中国笔会】,还建议我去中文学校授课。先是婉拒授课,毕竟我是学物理的,中文基础太弱。倒是十分有意结识爱好写作的朋友,就填了【加拿大中国笔会】的申请表,得到会长孙博同意,又让我联系另外一个接口人。我发邮件后却没有收到回复。想着自己才刚刚开始提笔写作,水平太差,不好意思催问,就暂且搁置。(几年后才发现只是一个误会,回复的邮件没有送达我,只因自己心虚,就错失良机。)

2016年4月,郭绍武老师带领我及Waterloo的一群文友参加在多伦多柳泉酒庄举行的【多伦多华文作家节】,我写了一篇报道。主办者陈萍老师很欣赏,之后每年都邀我参加作家节活动并撰写报道。在【多伦多华文作家节】,我结识了不少文友,例如枫舟、张怡、姜尼、苏凤等。


2018年起,又迁回多伦多定居。

重回多伦多,就开始频繁参加多伦多的文化艺术活动。例如石甫先生主持的【华夏大讲堂】、古土与李莉主持的【湖畔书院】、刘思远总导演的【诗歌春晚】等,也应邀写过很多篇纪实报道,只是现在这些活动因故都已暂停。到了2020年,因为疫情,各种云上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可以算作是疫情带来的馈赠,文学交流因为疫情反而更为活跃、更为便捷。想想看,要组织现场聚会委实不易,涉及场地、费用,而且在地广人稀的加拿大交通相当不便。

张怡陈萍老师搭档组织【多伦多华文作家节】。她很欣赏我写的纪实报道。在2018年,张怡拟推荐我加入【加拿大中国笔会】。这才又找出2016年李彦老师的推荐信,联系笔会会长孙博,这才正式加入【加拿大中国笔会】。笔会里卧虎藏龙,会长孙博,还有早已熟悉的李彦、张怡又见识了一批真正的作家,如曾晓文、杜杜、陈河、施定柔有些已著作等身,有些人的作品已拍成影视剧。其中还有位诗人姚建雄,身患重病 ,但一直坚持诗歌创作,唤发着人性美丽的光辉与坚韧的力量。

枫舟是【多伦多诗友会】的会长。他邀我加入【多伦多诗友会】,并任命为秘书长。其实当时我并不怎么写诗,不过是枫舟欣赏我的报道能力,我的主要职责是为诗会的活动写纪实报道。在后续每年诗友会的活动,我又结识了不少诗友,如杨青、赵廉、静语、Sally、刘思远等等,有些还建立了良好的私交而成为朋友。最初我只是在诗群中潜水,后来在诗友鼓励及诗群氛围感染下,差不多在2019年我才真正开始尝试写诗。

因为诗友相互推荐,又加入过很多文学社:如【五洲诗轩】、【加拿大高校文学社】等等。才知道北美文学社坛相当活跃,但很多已记不清名了,因为我早已退群。当初苦于不能进入文学圈,但当圈子太过喧闹后却只想静静。目前保持比较活跃的是【加拿大高校文学社】,这个群一则因为高校情结,二则有个“每周同题"写作活动,我在2020年10月加入后参与了每期同题写作。


接下来再谈谈平台写作。

2016年3月加入【好报】写作班,由报大人胡霜组织,每日一篇,一月一期,一直参加了十多期,跨度近两年,因此结识了很多活跃于当时简书上的写手,例如砍柴、井姑娘、Julia等。

【好报】写作班每期结束,微信群就得解散,文友依依不舍。我就张罗拉起一个【在路上】写作群,都是写作班熟悉的文友,来自全球各地。群得有群规,否则就散了。我给定的群规是“每周一篇”,再加“每月一同题”,每月安排一名轮值统计作业完成情况以示督促。【在路上】写作群从2016年5月至今,进进出出,一直维持在60人左右。如娥嵋含笑、湘江岛主、七彩澜蓝、握瑜、兰馨、迎新等都是2016年就在一起在【好报】写作结识的文友,现在仍是群里活跃的写手。

后来也参加过某新媒体写作培训,实在不喜欢现在自媒体套路式、心灵鸡汤式写作,不到期就退出了。

这期间,新开通【简书】及【微信公众号】两个平台,用以发布文章。其间也开过【美篇】【头条】等,用过一段后来都停用了。国内各种平台此起彼伏,也没啥兴趣尝试。还是喜欢【简书】的简洁方便,【微信公众号】方便传播。

我在【简书】写作期间,结识了很多来自全球各地的文友,也曾加入过很多【简书】专题的微信群,目前仍保留的就只有两个群:

一个是【简书】/【谈写作】专题的微信群,之后受邀进入【谈写作|牛人堂】写作分享群。主编步独行相当给力,一直热心组织写作交流活动。从2019年秋天至今,参加过四十多场写作分享。分享者主要来自国内,部分来自海外。国内作者分享的主题,总体较为功利,主要以如何变现,如何写爆款,以及自媒体的写作技巧等。海外的作者则会偏向传统写作经验的分享。

另一个是【简书】/【海外党】专题的微信群。主编任真,素未谋面,但在群里能感受她散发出的独有魅力,体会到她对我们这些海外写手的关爱与鼓励,所以这么多年来,遍布海外各地的写手一直得以凝聚在一起。有时大家不仅仅是谈文学,甚至只是秀一下各地风情、吃喝玩乐。以文会友,有缘结识了众多居住全球各地的海外文友,如加拿大的暮荣司徒、美国的彼岸晓吾、美国的江岚、澳大利亚的经年鲤、新西兰的The Book Worm、挪威的米芷萍、新加坡的木清琳等。


再聊聊北美文坛盛况。

在2020年4月,由居住加拿大温哥华的暮容司徒推荐,我有幸加入【加拿大女作家协会】。进入后,才发现这个群的文学活动相当活跃,加之都是女性写手,交流探讨更为充分。会长朗莉非常热心,总是积极鼓励群里的姐妹们创作,每月都组织云上文学交流活动,协会中很多姐妹创作颇丰,如暮荣司徒、咏梅、山眼、索妮娅、艾林等的作品都让人印象深刻。

会长朗莉心态开放,还与北美很多文学社团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在群中推介不少北美文学社团活动,由此打开了通向北美文学的大门。仅在2020年阶段,有幸参加了二十来场北美文坛的云上写作分享,对北美文学创作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在云端见到了很多久仰的大咖,例如:周励、张翎、陈瑞琳、黄宗之、陈九、蔡维忠、刘荒田、非马等,得以窥见海外华人写作大咖的全貌。一边读着他们的作品,有什么想法或困惑还可以直接与作者探讨交流。很是惊叹,在海外有这么多华语作家孜孜以求耕耘文学园地。其实,他们中很多人都要承担全职工作。

众所周知,在异国他乡生存是首要的压力。有次参加旅居美国的黄宗之的讲座,得知他每天凌晨4:00-6:00万籁俱寂时起来写作,七点去公司上班,是全职工作,下班回来还要照顾家庭,锻炼身体,就靠业余写作,现在已出版十多部书。


回首来时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感恩遇到的每一个人。有人指引了方向,有人温暖了时光,有人丰富了生命。

最要感谢的是引领我进入这个圈子的第一人郭绍武老师。作为圈外人,徘徊在文学大门之外。恰有机缘来到小城Waterlo,与郭老师相识于读书会,在其引领下,才逐步涉足加拿大文学艺术圈。2020年10月,还在郭老师的推动下,我创立【蓝月谷】云上读书会,新老朋友云端相聚,以书为媒,聊聊人生。

同频的朋友总会越走越近,每个人终究只能在懂你的人群中散步。在加拿大,只要有一项爱好,心念所动,总会找到相应的圈子,相互砥砺,共同成长。

因为热爱,初心未泯,近四年来一直笔耕不辍。但深感功力太浅,甚少公开发布宣传。偶有平台看中予以选登,且作意外惊喜,如【9号声音】、【洪声音乐】等等。偶尔也参加征文,散落在各种自媒体或纸媒上,还有诗作入选由刘思远主编的【加拿大华人诗选】印刷出版。

读书写作于我,是滋养灵魂的一种方式。 因为写作,遇见一个个有趣的灵魂,生命的姿态不一样,生活也更有意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20.12.20 多伦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