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能改變命運嗎?要看你是否做到以下兩個動作

讀完一本書以後,有人喜歡摘抄金句,有人喜歡寫讀書筆記,有人會試着寫一篇書評,有人喜歡畫思維導圖,或者用視覺筆記、手帳的形式將自己認爲的關鍵知識點呈現出來。

不管哪一種方式,都是在記錄知識,把無形的知識視覺化,變得清晰可見,也能讓自己獲得滿滿的成就感。

然後呢?

其實大多數人讀完書以後,就停留在這裏了,包括我自己,像看護寶貝一樣把金句收藏起來,希望以後可以時不時的拿出來,滋養自己,從中獲取力量。

然而,更多的時候,這些筆記都躺在收藏夾裏睡大覺,再也沒有機會重見天日。

更不用說,還有一部分人讀完以後,壓根就沒有做記錄的習慣。

因爲在如今知識大爆炸時代,每天可以學習的東西太多了,我們又天生喜歡新鮮感,不斷嘗試瞭解新的事物,遇到再次讓人心動的好書,就如獲至寶,收入囊中。

不出意外,新書的結局會和收藏夾裏其他的讀書筆記之類的信息,面臨同樣的命運,成爲過去時。

這樣做有用嗎?不能說一點用都沒有,畢竟會有人用:你讀過的書,都藏在你日常的談吐、氣質裏,融入你的思想,成爲你身體的一部分這樣的話來做出反駁。

是真的感覺良好還是自欺欺人的辯白,只有自己心裏最清楚。總之,自己認爲有用當然最好不過。

通過以上的讀書筆記,雖然做到了有輸入,也有輸出,但還僅僅侷限在自己知道的層面,離做到還有很大的距離,畢竟“自己覺得有改變”和“實際發生改變”完全是兩回事。

因此貓叔告訴了我們一個更好的方法,讓讀到的知識得到進一步的應用,那就是寫踐行清單,讀完書,要先回答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有哪些內容是我用得上的?列出一張清單

第二個問題:針對每一條內容,我該怎麼做?

把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寫出來,你得到的就是一本書的踐行清單。

這樣做,能促使你更認真地思考,讓這本書真正爲你所用。

這兩個問題太重要了,做法真的很簡單,不管一開始你的答案看起來多麼不靠譜,多模糊不清,一旦你把做法寫出來,離真正改變就是一步之遙了。

這就是化知識爲行動,把知道變成做到,學以致用,最實用的行動指南。

這個方法不僅適用於讀書後的踐行,也可以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看完一部電影,聽了一個故事,參與一場活動,甚至是跟朋友聚會,閒聊,回到家之後,都可以簡單思考一下,問自己這兩個問題。

養成這樣的思考習慣,能夠讓我們從自己簡單的日常中,發現做每件事的意義所在,按照踐行清單行動起來,做事效率也會明顯提高,減少迷茫,焦慮,每一天都活得充實而快樂。

這應該就是活在當下,活好當下最好的表現了。讀書、用書最終的目的,不就是爲了讓自己變得更好嗎?

因此不管是讀了一本書,還是一句話,本質並沒有太大的不同,真正的學習成長,不是在書裏,不是在頭腦中,也不在你的知識筆記和收藏夾裏,而是呈現在你每天的做事方式和結果中。

能否列出一張踐行清單,立即着手行動,改變現狀,纔是衡量高效閱讀、高效學習的唯一標準。也是貓叔能夠做到《一年頂十年》的特別之處。

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讓我們寫下自己讀完這篇文章的踐行計劃吧,高效閱讀,從7天的共讀打卡開始,培養自己的微習慣,說到做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