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理性是“壞”的嗎?

  最近買了劉擎老師的《西方現代思想》課程,劉擎老師是華東師範大學老師,研究西方思想史,聽了前幾課,內容是現代人對個人生活意義的迷茫,很感興趣,自己試着在寫作過程理清頭緒。

在啓蒙運動之後,科學和理性的幫助相下,人類實現了巨大的進步,給人類帶來了豐富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按理說科學越進步,人類越接近真理、越接近幸福,可是現代人過的並不幸福。

看現代人對個人存在的意義迷茫,比如:爲什麼那麼多人總講“我喜歡”,我也碰到過一些年輕的朋友,在和他們交談時,問到家裏給你介紹了好的工作,你爲什麼不去?回答是:“我喜歡”自己的選擇。

問他們下班爲什麼獨自就回宿舍待着,不約朋友聚聚,回答是:“我喜歡”,當下的一代,用“我喜歡”還有“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要覺得”等等表達個人主觀想法。

不是說這樣個人主觀表達不好,真是有了這樣的觀念,體現了個人的尊重,個人意識的覺醒。

但另一方面,這種現象又會讓我們困惑:無論多麼偉大、崇高、優美的東西,現在只要一句“我不care”,好像就能否定它的價值。在和別人討論問題的時候,有些話題只要你說“我喜歡”“我願意”,對方似乎就無法反駁。這種輕率的傲慢咋起過去是不可想象的。

當我們做出選擇是主觀意願,“選擇”就成了一個孤證。除了“我的意願”,不存在任何同等有了的旁證。選擇就變得脆弱、不穩定。我們可能自己都無法相信自己的選擇。

人們的思想觀念處於平等還有在社會中不知道自己要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感到焦慮,並不幸福,這是爲什麼呢?

對於現代人遇到的這些問題,德國思想家馬克思.韋伯花了一生的時間來研究得到了準確的答案,我們都知道德國思想家卡爾.馬克思(馬克思主義創始人之一),馬克思.韋伯是誰?韋伯是19世紀德國的公共頭號知識分子、百科全書式學者,對多領域學科都很精通,是個實踐者。

韋伯的思想讓西方現代思想成年,爲什麼說韋伯讓西方現代思想獲得成年?因爲韋伯的思想找到現代思想的底層機制和現代思想存在的“缺陷”,他的思想完善了前兩百年現代化思想的片面和不足。

韋伯是現代思想的成年,“成年”一詞意味着比喻一個人的話,說的是這個人看清了自己和反思自己。

而韋伯是看清現代和反思現代,看清現代就是理清了現代思想的底層機制(理性化),反思現代是看現代思想存在的缺陷。

科學和理性可以爲事實判斷提供確定性,讓人們清楚的知道什麼好什麼是壞,那科學和理性適用人們遇到的所有問題嗎?不然,舉個例子,有一位病人現在他生命垂危,只要送他到醫院就可以救活他性命,但是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們到底要不要搶救他?

如果病人可以救活,但是根本無法完全好轉,還要花費鉅額金錢,拖垮他的家庭,你應當作何選擇?如果病人不想付出這麼大的代價,自己不要接受救治了,你應當作何選擇?如果我們知道病人有這麼大的痛苦,你有作何選擇?

這些問題已經超出了科學的邊界,屬於生命的意義,科學無法給出答案。這些無法解答的問題讓人有了迷惑,如果科學和理性不能給出一個統一共識的標準,人們是會感到迷茫和無助,當人們無法從科學理性中找到共識,會去自然秩序中尋找共識。

而在自然秩序中尋找共識是古代人的思考方式,古代人們對個人生命意義和對自己在社會中處於什麼樣的角色依靠的標準是自然秩序(信仰上天)。

自然秩序指的是:自然秩序提供一套人類行事準則,君對臣、父對子、丈夫對妻子,人們不要主動的探索人和自然的關係,人是自然是一體的,自然是子宮,人類就是在子宮內,古代人類被自然默認規則賦予個人意義,做着符合自己角色的事,到了現代,人類脫離出自然,人類從母體中分娩出來,站在自然的對立面,客觀的看待自然。

爲什麼古代人和現代人觀念不一樣?在啓蒙理性主義之後,發現自然的神祕是可以拿到實驗臺進行解剖,找到了自然的規律,理性化把人類從自然中分離出來,宗教改革、科學革命、工業革命、地理大發現,讓人類文明進步。

古代思想和現代思想做個比較,用自然和不自然來形容古代和現代人們不一樣是最合適的,自然說的是古代人們的行事規則會依靠自然秩序來遵守,而現代思想被科學理性包裹着,人們用理性的問題看待自然發生的事情。

比如日食不是什麼天狗喫日,而是地球自轉的自然現象,聖水,也不是什麼聖水,水是有氧原子和氫原子組成,沒有什麼聖水。用科學理性邏輯問下去,打破了人們信奉自然秩序,人們看待世界的角度發生了變化,人類變得不自然了。

古代人們在出海捕魚的時候,會去媽祖廟上香保佑自身平安。古代一對夫妻生不出孩子,會去寺廟拜送子娘娘,祈禱能生子。到了現代不在相信什麼媽祖廟和觀音娘娘,當人類遇到天災人禍只能感到絕望感。

一對夫婦懷不上孩子,到醫院一檢查,說他們不孕不育,目前沒有醫療手段,到觀音廟去燒香也沒用。是不是很絕望?

因爲科學理性幫助人們破除了愚昧無知,但同時科學理性讓人們對個人生存意義迷茫,人們信仰失去,而理性主義的科學又不能爲生命的意義提供新的根本依據。

科學能讓人從古代的愚昧無知中清醒,但是清醒之後的現代人怎麼重建終極價值的生命意義呢?如今的世界怎麼才能不成爲冰冷荒涼的世界呢?這一次,科學和理性能幫我們做什麼呢?

個人讀後感:看了《西方現代史》,讓我有種穿越回到古代的感覺,體驗了過去古人在生活自然等級過的一生。反觀現代的自己,是無法接受古代自然等級那種呆板、信命的想法,自己的意識自己是可以掌控的(在某一瞬間),人定勝天,想擁有高質量的人生,去學習新知識和技能,都是自己可以選擇的。

在古代,自然等級的條條框框把人的思想束縛,太嚇人了,比如兒子對父親不存在質疑,無條件的接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古代人和自然等級是一體,自然等級已經安排好了你的一生,想想都恐怖,我是不願意過安排好的一生,還是生活下現代好,雖然我們在現代社會(鐵籠)裏,在國家這座機器裏面作爲一個微不足道螺絲釘,但是我們選擇思考和反省自己的想法,這是多麼奇妙的一面。

下篇文章繼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