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做到这三点,走出原生家庭的"魔咒",走向幸福人生

文/ 铃兰

是"教育"还是"伤害"?

小兔有了二宝后,大丫头不怎么听话。有时候烦了,噼啪打一顿。大宝平时很懂事一小姑娘,学习成绩也好,嘴也甜,有了弟弟后,跟宝贝一样的喜欢。我说,小兔你为什么要这样对待女儿。小兔说,没事,在家里受点委屈不怕,能让她更坚强。

我瞪大了眼睛:这是什么逻辑。

其实不难理解,小兔是我亲妹妹,我们出生在同一个家庭,所受到的教育是一样的。小时候不听话,父母不会给你讲很多道理,巴掌就是道理。虽然被打哭后,很快没事了。但是那些潜移默化的原生家庭价值观还是刻画在了我们的骨头里,包括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无论看多少教育孩子的书,克制不了自己,总是会回到父母教育我们的方式上来。除了教育方式的复制,还有思维认知,做事的方式,和不正确的自我评价。而这些东西形成了我们的性格,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而伤人的是,伤害你的父母不会以为他们做错了,更不会因为你的反驳而改变自己。还有大多数人,根本从未想过原生家庭对自己现在生活的影响,而且父母根本意识不到他们的言行会对你造成了伤害,因为他们也是这么长大的。

"脱离"原生家庭,是为了成长,而非批判

《原生家庭》这本书中列举了几种不良的原生家庭关系模式,其中包括:不称职父母、操控型父母、酗酒型父母、身体虐待型父母、性虐待型父母,这些关系模式称为有毒的关系。

如果我们不从原生家庭走出来,那么对自己的自我评价就可能是:没办法相信任何人;感觉自己不值得被人关心;觉得自己永远都不会成功。而且那些中毒很深的人,毁掉的是终生的幸福。

近几年来,原生家庭是一个热词,似乎自己过得不好的所有原因,都可以归结于原生家庭。甚至早年在豆瓣上有个很著名的贴吧小组,认为父母皆祸害。但我也认为,一旦把生活中所有的不幸归结于原生家庭,那么也意味着对自己的放弃,放弃了自我成长。

美国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克博士 ,克雷格˙马克著作的《原生家庭》这本书中,帮助我们剖析了原生冢庭对我们的伤害和影响,并告诉我们如何面对父母对我们的伤害,脱离原生家庭对我们的负面影响,从与父母的负面关系中找到解脱的方式,并恢复自信和力量,得到自由和幸福。

不是为了让我们批判原生家庭,而是帮助我们找到与原生家庭和解、与自己和解的方法,走上自我成长之路

怎样才能走出原生家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呢?

在走出原生家庭,我曾努力过很多年,但都失败了。为什么?因为我的努力放错了方向。

父亲一直有重男轻女的思想,总说傻儿子都比女儿强。即使我成年后,他依然这样对我说,这让我很受伤,觉得自己连性别都被否定了。

我试图改变父亲对女孩的刻板印象,让他知道现在是现代化时代,女孩也能独立自主了。不是农耕文明时期,家里需要男孩来做苦力,帮助家里挣收入。

而每当我反驳他的时候,就会招致他更激烈的对抗,攻击我,如果我是男孩,那么家里会很热闹,我不会嫁出去,生的孩子会跟他姓等等。

其他更难听的话都说过,而我也跟自己较起劲来。遇到任何事情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求助别人,而是自己死扛。还把这份倔强带到了婚姻里,并且由此引发亲密关系里的权力斗争:"你必须要听我的",最终的结果当然是两败俱伤。

这份倔强和独立并没有帮助我赢得更多的尊重。反而让我陷入了更深的无助,做什么都不成功,让我陷入了自我怀疑的情绪中。

直到有天看到这本书,才发现,我努力的方向错了。走出原生家庭的方式,并不是试图改变父母,而是要学会接纳。

首先,学会观察与父母的关系,以及他们对自己的影响。

想要走出原生家庭,学会自我觉察是第一步。因为只有你明白了你的情绪、思维模式的源头,以及行为的方式的原因是什么,我们才知道,从哪里开始去解决问题。

回顾自己的原生家庭,回忆父母曾经伤害自己的那些过往,承认自己受伤害的事实,划分清楚属于各自的责任。

而给父母划分责任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把所有的罪责都加在父母身上,不是为了批判,而是为了放下自己的负担,放下过去不正确的自我评价,轻松上阵,重新找回全新的自信的自我。

第二, 尊重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并进行自我肯定。

理解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并允许自己表达愤怒的情绪。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子女孝顺父母是理所当然的,我也认为是这样。即使父母让我们感到不舒服,任何形式的反抗都是对父母的不敬,所以只能压抑自己。

但长期的压抑,不仅会让精神上受到伤害,更会伤及身体。但是学会观察自己的感受,如实地尊重自己的感受,并表达出来,让情绪流动,会减轻心理的负担。

当然,让我们指着父母的鼻子骂,说你们做错了,的确很难。一方面是可能会招致父母更激烈的压制,还有可能是父母无法承受子女的责难,发生一些意外。如果让自己舒服,需要父母的身体健康做代价,内心善良的孩子即使再恨父母,肯定也做不到这样。

所以当我们没有办法当着自己的父母表达自己的愤怒情绪时,可以试着把某个物体当作愤怒的对象,对着它吼出想对父母说的话,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也可以通过运动、绘画等方式疗愈自己。

让自己专注于某件事情中,通过事情获得成就感,让自己内心充满喜悦。当然,完全从原生家庭关系的模式中抽离出来,最重要的是提升自我认知。

第三,通过学习提升思维能力,建立新的自我评价系统,跳出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

原生家庭这一课若不上好,影响的是我们一生的幸福。即使我们得到了很多外在的物质上的东西,但是内心始终会有一个空洞,需要东西去填满,那这个缺失的东西就是爱,在原生家庭中曾经没有感受到的爱。

利如缺爱的女孩会分不清什么是真正的爱,只要有人对她有一点点的关心,她就会紧紧抓住,而且无法正确的评价自己,总是把自己放在一个卑微的位置上,爱得辛苦而且很难得到幸福;还有人会用物质来填满自己空虚的灵魂,陷入盲目消费的怪圈中;也有人因为原生家庭的关系模式影响了婚姻,过得不幸福;有人放逐自己的灵魂,随波逐流,成为了没有道德、没有原则和底线的坏人。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脱离原生家庭的"魔咒"呢?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学习,提升自我认知能力,能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来看待自己和父母的关系,并找到妥善解决的办法。

除了几种特别严重的有毒原生家庭,比如身体虐待和性虐待等特别严重的家庭伤害需要求助专业的心理医生。其他的,只要自己能意识到,并能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也能靠自己的力量走出来。找到我们受伤的原因之后,带着问题来阅读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有助于帮助我们梳理与父母的关系。

比如通过阅读《原生家庭》,让我明白了,我是女孩那并不是我的错,而是我父亲的偏见,我无须为他的错误评价负责。而他对女孩的负面评价,也并不妨碍我是个上进的人,积极生活的人,他的评价对我的生活没有任何的影响。

而且让我明白了,之所以他有这样的认知,是因为他的思维局限,这和他爱不爱我没有关系。站在家长的角度,他已经为我尽到了养育我长大的责任。现在我已经成年,我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也有能力让自己过得很好,他对我的评价起不到任何作用,所以现在也就谈不上伤害了。

我以前的努力,上进,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来得到父亲的肯定。让他承认女孩不比男孩差。而就是这样的思想,让我过得很辛苦,我处处抱着跟男性竞争的意识生活,对所有的男性抱有敌意,包括我自己的儿子。这样的想法让我过得很累,而且进步缓慢。

但是几个月的阅读下来,这种思维在转变。我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能力为自己负起所有的责任,包括我的情绪。我的成长是为了让自己受益,而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肯定,更无须得到父亲的肯定。当思维转变为学习成长是自我的需要后,学习的动力更足了,而且理解能力更深刻,学习起来也更愉悦。

这时候,我发现,原生家庭这一课我已经可以毕业了。因为我的内心已经强大到可以为自己负起一切的责任,而不去怪罪于他人。


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出生,但是可以掌控我们的选择

我们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出生,但是可以掌控自己的选择。《原生家庭》书中的结尾有句许很有意思:"有趣的游戏,获胜的唯一办法就是退出游戏。"既聪明,又不费吹灰之力的选择。这句话来自电影《战争游戏》。

在电影中,美国政府的一台计算机被人编写了程序,即将启动一场全球性的核战争,在用了很多方法都无法改变程序的时候,计算机停了下来,退出了游戏。

这个故事的启示是告诉我们,我们自己应该长大了,无须去父母那里寻求肯定,得到他们的评价和赞赏。我们是独立的个体,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生活,也有能力让自己生活得更好。

如果我们试图改变有毒的父母关系,但这多半是徒劳的。有句话说:"改变自己的人是圣人,改变他人的人是神经病。"

所以,想要得到爱,先学会放手。尽一切的努力滋养自己,把关注放回自己身上,接纳事实,修炼自己,为自己负起百分之百的责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