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年时,那雪

从小我就不喜欢下雪,原因无他,单一个字——冷。

北方的冷是干冷,风刮在脸上生疼。我的家乡每年冬天总有那么几天,温度降至零下20度左右。每每这时,起床就成了一件十分需要勇气的事情了。

尽管屋子里面有暖气,总是要出门的。棉衣、棉鞋、帽子手套,整个人捂得严严实实的。可那恼人的北风还是无孔不入。

有时候,实在冷得厉害了,即便是穿了棉鞋,戴了手套也是不管用的。


记得有一年,下了场大雪,积雪深得没过了我的小靴子。

从家走到学校路程虽不算远,却极其难走。等我深一脚浅一脚挪到教室门口,鞋子里面已经湿透了。

那会儿要面子,不好意思脱鞋脱袜子,就这么生生挨了一上午。

我本身体质又弱些,即便不是大冷天,手脚冰凉也是常有的事儿,就这么着,一上午脚都没有暖和过来。导致的后果就是——脚冻了。

虽说冻得不太厉害,还没到他们说的一碰生疼的地步,但暖和过来以后,那种钻心的痒实在是难以忍受。

而这恼人的冻疮还非常顽固,这整个冬天就别想好了。如果不采取什么措施的话,下个冬天,下下个冬天,如影随形。

好在家里老是提前帮我收集了积雪,开春用融化的雪洗脚洗手,这么着才终止了冻疮的蔓延。

现在想想,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原理,总之这个老偏方似乎人人都知道,并且非常管用。


除了会生冻疮外,我不喜欢雪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熊孩子。

我从小在子弟学校上学,班里的同学从幼儿园小小班就在一起。虽然我们没有血缘关系,但关系可不是一般同学比拟的。

大概就是因为从小光屁股一起长大的原因吧,上初中之前,班里男女生的界限非常模糊。像我又是假小子的性格,除了留着长头发,上墙爬屋总少不了我的身影。

正因如此,他们也都不把我当做女孩子看。

冬天里下了雪,男孩子们跑到操场上,打雪仗堆雪人,玩儿得不亦乐乎。

上课铃一响,班里的女孩子们可就遭了殃。

要么脖子里面被丢进一个雪球,要么突然一只冰凉的手就贴到你的脸上。

总之,明明是白雪皑皑,煞是好看的景色,也瞬间黯淡无光。


后来上了高中就更不喜欢雪了。

我从高中起开始正式住校,除了每周三老妈和厂里一众阿姨们会ga伙来给我们送饭外,其余时间无论刮风下雨,都得自己去食堂打饭,去水房提水。

我的平衡能力很差,小时候和同学玩闹走铁轨输的那个总是我。

一下雪就更糟糕了。

手里不拿东西还好,要是拿上东西,感觉脚像是被灌了铅。怎么走怎么别扭。

舍友说,你得放开走,迈大步。越小心翼翼的,越容易摔跤。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每次看天气预报知道要下雪,我都会提前打好热水,买好泡面,能不出宿舍就不出宿舍。

直到有一次,雪姑娘临时起意,半夜下雪,宿舍里啥也没准备,只能硬着头皮下楼打热水。

去的时候还好,一路上小心翼翼的,有人打招呼,也假装没听到。

回来时,觉得已经走过一回,一松神,脚下一滑,顿时天旋地转。

等再回过神来,人已经坐在地上了,装满了水的暖水瓶被我紧紧地抱在怀里。

舍友们都说我是个财迷鬼,都那会儿了,还不忘把水壶抱紧了。

事后想想,十分后怕,万一要是水壶撒了,100度的热水还不得给我扒层皮?


再后来对雪的印象就不那么深了。

不知道是因为全球变暖,雪下得没那么大了,还是关注点不同了,雪在我记忆中的印象戛然而止。

直到有了孩子,看到他对雪的热爱,重新唤起了我深埋心底的记忆。

今天清晨起床,窗外还不太亮,但我还是忍不住“哇”出了声。

多少年了,没有见到这么大的雪了,整个世界都变成了银白色。

记忆中我是不喜欢冬天,不喜欢下雪的,可我又偏偏喜欢那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因为,它,象征着希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