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學裏一個人獨來獨往真的好嗎?

剛在在網絡上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就想

其實沒有絕對的好與不好。

因爲獨來獨往也分人,大概是這兩種吧。

不想合羣and合不了羣。

先說合不了羣的吧。

大學的生活是多元化的,舍友同學來自五湖四海,每個人都是獨立而有個性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合不了羣的話,自己本身應該存在一些問題,那需要好好想想自己融不進去的原因

是圈子的層次,愛好,共同話題不一樣還是自己的性格,交談會給人帶來不悅。

如果是前者,那多嘗試幾個就好,總有合適的,如果是後者,那就要好好修身養性了,保持個性固然好,但希望基本的社交規則最好還是能掌握。

再來說說不想合羣吧,暫時把它理解爲喜歡獨處。

尼采說過:“一個人知道自己爲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叔本華說:“要麼獨處,要麼庸俗。”

其實他們都有強調獨處的重要性。

喜歡獨處,是因爲一個人待着的時候,往往能進行深層次思考。

很多作家的震撼人心的作品,都是獨自一人的時候產生的。因爲一個人待着的時候,干擾因素比較單一,最難對抗的只不過是腦子裏橫生出來的細枝末節,不用再花費其他精力來對付其他的事情。

舉個例子,爲什麼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城市,那些比較愛學習的人都喜歡去圖書館或自習室呢?

甚至在大城市裏,很多人寧願走很遠的路,花額外的錢,都要揹着東西到自習室裏度過自己白天或夜晚的時光。

那是因爲在那個場所裏,TA能專注於做自己手頭上的事,不管是閱讀、做筆記、寫寫畫畫還是進行思考,周圍的人都不會成爲一個明顯的干擾因素。

雖然看起來鄰座都是人,但其實他們都在享受僅僅屬於自己的精神上的獨處,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精神上自由了,很多事情才容易想通,很多奇思妙想才能迸發出來。

所以,偉大的想法往往誕生於獨自思考,就像我們熟知的牛頓,也是因爲經常獨自在外思考,才成就了自己的偉大。

能夠享受獨處的人,往往都會把這個習慣保留下來,因爲獨處的滋味真的很爽。

但會有一些小夥伴想,喜歡獨處的人不孤獨嗎?

其實喜歡獨處和本身孤獨是兩回事,前者只是一種正常的生活形式,而且那種形單影隻只是錯覺,一旦獨處的人回到人羣中,TA 依然能談笑自如;但後者的區話主要是內心空虛。

獨處的人內心往往是充盈的,因爲TA很清楚自己的節奏,什麼時候該做什麼,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完成自己的目標,TA對自己的瞭解是很透徹的。

但本身孤獨的人是不一樣的,TA的內心深處其實很渴望得到認同,被人接受,所以在意的事情很多。而且在意的點一般都在於身邊的人和事,很少看到真正的自己。

所以說呀,喜歡獨處的人,或者說會留時間獨處的人,生活往往更充實,思考的東西也比別人更多。

總計一下,大學裏一個人獨來獨往真的好嗎?

答案因人而異,

對喜歡獨處並能享受獨處的人來說,一個人獨來獨往挺好的,最關鍵是省時省心

對沒有交到朋友,合不了羣的情況下被迫獨來獨往的朋友而言,一個人獨來獨往不是很好,因爲很容易產生社交恐懼症,進而衍生出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真心建議:多反思自己,多站在他人的角度想問題,少說多做,分不清狀況時微笑示意。不要試圖中傷取笑他人,懷着一份善意悲憫的心,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自然而然的喜歡你。

過了今晚就是2021年了,讓一切煩惱都煙消雲散,隨着2020年的鐘聲留在過去吧。

新的一年裏,願你與所有星光撞個滿懷。

我是西荷,一個正在讀大三,熱愛自媒體熱愛生活的女生。我把自己15W字的思想感悟和成長乾貨都放在公衆號【陳大俠】裏,期待你的光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