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年轮学堂:四海为家的人恰恰没有家

村上春树说,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

这句话确实读起来很值得品味啊,人的确似乎都是在突然之间就长大的,尤其是看到父母的发丝变白,身边的亲人逐渐离开,而面对这一切自己又无能为力,这时候才会突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这个过程到来的时间有先有后,所以有的人可能活到很老依然天真的像个孩子,但有些人年纪尚小,但已经被迫长大了。

我们今天说的就是这样一个被迫长大的小女孩,她是一个犹太人,她的名字叫做艾斯苔尔,她人生的命运异常地悲惨,她从一出生就和母亲一起四处流浪,只是因为她们是犹太人这个身份。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犹太人这个身份被很多国家歧视和驱赶,她和妈妈从法国逃亡到意大利,又从意大利逃到加拿大,再从加拿大逃往英国,最后抵达犹太人心中的圣城耶路撒冷。

他们流亡的路上遭遇了无数折磨,随着战争、饥饿、疾病不断袭来,在流亡途中,小女孩艾斯苔尔逐渐失去了很多亲人,当她擡头仰望星空的时候,发现自己就像孤独的星星一样在陌生的土地上流浪。

这段旅程也让这个小女孩在突然之间,发现自己真正长大了,生命的种种离乱和痛苦开始向她侵袭,她感到自己很无力,但又不得不继续向前。

这个故事曾经打动了西方世界的无数读者,唤起了大家对于犹太人的同情,更唤起了人们对于停止战争、追寻和平的渴望,但是写出这个故事的作家却不是犹太人,他自称是一位国际公民,他说自己是怀着国际人道主义者的立场来描写这个故事。

他就是法国著名作家勒克莱齐奥,这个故事就是他在上个世纪出版的经典小说《流浪的星星》,勒克莱齐奥是20世纪后半期法国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也是现今法国的文坛领袖,与莫迪亚诺、佩雷克并称为“法兰西三杰”,曾经在200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嘉奖他的这种国际公民视角写作。

描写犹太人,描写二战,描写集中营的文字作品并不少见,但是勒克莱齐奥的《流浪的星星》这本书很特殊,因为他不仅仅在描写那些宏大的战争场面,更侧重于写出时代大背景下的每个细小生命个体的真实遭遇,来展现犹太人生存现状的更多细节,展示一个普通人,一个弱者,他的希望、等待和绝望。

故事的主人公艾丝苔儿和母亲一起逃亡的时候才13岁,当时她所在的村庄成了意大利人管辖下的犹太人聚居区,在二战期间,做一个犹太人意味着耻辱,意味着恐惧和翻山越岭的逃亡。

他们一路躲避战火,狼狈地逃亡不同的国家和城市。

但是勒克莱齐奥很少在书里提到所谓逃亡,而是用了另一个词来代替,那就是流浪。

我们可以仔细琢磨下这两个词,逃亡和流浪。逃亡显得更加沉重和压力感紧张感,但是流浪就不一样了,流浪更像是一个13岁孩子的内心感受,一种浪漫主义的意境和气质,因为无论外面的环境多么凶险,小女孩的内心是纯洁的,她渴望自由,因此在战争的大背景下,这个流浪的孩子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希望,就像电影辛德勒名单里,在所有一片黑白色的世界里,那个穿着红色裙子的小女孩。

在这本书里我们能看到战争年代,人们逃亡流浪的触目惊心的画面。比如书里写道“男人走在前面,后面跟着女人、老人和孩子,在炽热的太阳下,人们形成了一长条灰黑色的队伍,仿佛葬礼的场景”。

战争结束后,艾斯苔尔决定和母亲一起出发去寻找传说中的自己的家园,当时刚刚建国不久的以色列,成为了她们的目标。

但是所谓的圣地并没有给她带来期许的和平,因为以色列建国后至今仍然频发战乱,自己的家园建立了,同时也意味着别人的家园在丧失。

她到达耶路撒冷后发现了另一个女孩,萘玛,戏剧性的是,萘玛也在流浪,她在去往难民营的途中,因为她是一个阿拉伯女孩儿。

书里是这样描写她们的相遇的:

突然,从队伍中脱出了一个很年轻的女孩子。她向艾斯苔尔走过来。她的脸苍白憔悴,裙子上布满了灰尘。艾斯苔尔看到她的皮带和鞋子都已经坏了。年轻的女孩子走近她,一直挨到她的身边。她的眼睛里有种奇怪的光芒在闪耀,但是她没有说话,也没有提问题。很长一段时间,她就这么一动不动地站在艾斯苔尔面前,将手搁在她的臂上。接着,她从衣袋里拿出一本没有写过字的黑皮本子,在第一页的右上方,她写下了她的名字,用的是大写字母:萘玛,然后她把本子和笔递给艾斯苔尔,让她也写下自己的名字……但是艾斯苔尔从此再也无法从脑中抹去萘玛的那张脸,她的目光,她那搁在她的臂上的手,还有她把本子递给她时那种缓缓的,凝重的手势。

这两个女孩相遇的时间很短,来不及多说几句话,但在彼此的心里,她们成了好朋友,尽管只知道对方的姓名。但因为一个是犹太人,一个是阿拉伯人,从此天涯远隔,再也没有见过面。犹太人在耶路撒冷建国了,但是阿拉伯人的命运就开始变得悲惨起来,她们和艾斯苔尔一样开始了常年的逃亡和恐惧。对于这个现实,艾斯苔尔内心充满着绝望,她甚至感慨道,也许耶路撒冷并不存在?因为无数的犹太人,夜以继日的赶往耶路撒冷,但到了才发现,这里依然充满硝烟,纷争不断。

在这样绝望的处境里,人的命运似乎是无药可解的,爱情友情和亲情所有最具温柔的情感,都成了战争的牺牲品。艾斯苔尔常常说“有一个安定的家多好啊,哪怕在阿隆港的山洞独身一夜也是美妙无比。”在安定的居所,艾斯苔尔就可以安静滴欣赏四周的风景,可以听马里奥的吹哨声,可以让男朋友特里斯当靠在胸前让他听自己的心跳声,可以感受母亲的关爱,可以不再看到她孩子般的无奈哭泣。

读完这本书,我们真的会为主人公的命运揪心,亲人的离去,好友的离去,使得流浪中的艾斯苔尔如星星般渺小。如果没有战争,没有流浪,艾斯苔尔可以享受更多的美好时光,更多的犹太人可以不必以他乡为故乡。

这就是勒克莱齐奥作为一名诺贝尔奖得主的人文关怀和人性观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