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樣課堂

這是一所山村小學,坐落在北京懷柔區的深山裏,叫九渡河小學。請注意,這是一所地地道道的山村小學。


要知道,現在中國的山村小學,要說硬件,其實並不差。山村小學真正的問題其實是,沒有好的師資力量。整個學校原本只有23個老師,都是當地的老師。可想而知,要把一個外地畢業的大學生,把一個名師派到山區去教書,留在那裏,有多難。如果名師纔是學校資源的話,那九渡河小學這樣的難題就無解。


那九渡河發生了什麼呢?話說,2020年1月17號,來了個新校長,於海龍校長。他幹了一件事,在周邊的幾個山村貼了很多告示,招輔導老師。


告示貼出來,一週時間,80多人報名。你可能會有點奇怪,村裏能有什麼輔導老師呢?


有,他們是剪紙的、做豆腐的、做燈籠的、養蜜蜂的、養魚的、養蠶的、榨油的、廚師,等等。


你看,其實就是這樣一些普通的村民,大家有的,無非就是平日裏農家謀生的本事。聽到這兒,你可能有點泄氣,以爲於校長能搞什麼創新呢,搞了半天好像也就加了幾門興趣課。學會磨豆腐倒是沒什麼不好,但是作爲一個家長,送孩子來學校,不是爲了讓他長大磨豆腐呀,孩子將來可是要憑本事考學的,學會磨豆腐,文化課咋辦呢?這不解決問題呀!


精彩的來了。於校長要求孩子,不僅要把豆腐做出來,還要賣出去。你看,做豆腐就變成了一個很現實的挑戰。在這個挑戰下,學校裏原本的各種文化課程就能被融進來了。


怎麼把豆腐做出來?科學課的內容就進來了。怎麼把各項成本覈算清楚,把各項收入記錄明白?算術課的內容基本上就涵蓋進來了。別忘了,這些豆腐還要賣掉,賣給其他學校的食堂和周邊的餐館。那麼就要寫文案,打動人,語文課的內容也就涵蓋進來了。


現在你明白了,豆腐課的引入,只是引入了一個殼,一個挑戰,而國家課程標準要求的那些知識點,被於校長裝進了這個殼裏。孩子能學到的東西,甚至比課程標準要求的還要多。比如說,國家課程標準要求孩子六年級要學百分數。


但是磨豆腐需要計算黃豆和水的比例,所以孩子們提前就學會了。百分數對孩子們而言,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體的生活經驗。國家課程標準規定,三四年級科學課要讓孩子們瞭解重量單位的換算關係,學會使用儀器測量質量、體積和溫度。這些內容,孩子們一邊做豆腐,一邊就全都掌握了。


類似的課程還有很多:木工課、烘焙課、瓷器課、傳統手工課、養殖課、蔬菜栽培課,等等等等。你看,這些課提供了一個挑戰。知識的來源,可以是課本,可以是生產勞動本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