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眼相亲记(五)

第五次相亲穷追不舍也无补。

时间:1981年秋,某一天

地点:学区东邻陈姨家

媒人:陈姨


故乡的风
故乡的云
故乡的棉蒲
故乡的桑梓
故乡的雨
故乡的雷
故乡的文化
故乡的茅庐


那个年代,我们住的大都是茅草屋土坯房。这样的房子不能建的太高,风大会卷我屋上三重茅,雨大会淋透墙基容易倒。那个时候就有这样的笑话俗语:光着腚压屋脊对不住四邻。

小伙伴就会问,那为什么不盖漂亮的砖墙大瓦房?哈哈!谁不想啊!一穷二白,百废待兴。

那时的人思想好觉悟高。家国天下有道理,没有国哪有家?小家安稳了国家才能兴旺发达。

那时的女人都普遍的傻,什么也不图,只求人品好。没有屋自己盖,没有被物麦穰里搋(chuai)。现在的女人都水底的精,最讲实惠。

(一)分家

父亲说:自己的耙(pa)上草。

我家有一位老宅,有一位新宅,兄弟三个,至少还缺一宅,这样父母都没得住。怎么办?抓阄分家。其实,什么也没得分,分家就是分责任。

老大在化肥厂上班,最想抓空地,自己出去盖。款快清净也利便。

结果,小侄子的手稚嫩单纯,抓了两次都是老宅,三弟伸手抓了新宅,我自然就qing了个空地。

(二)盖房

盖房首先得有宅基地。

父亲和书记的关系很铁,我又和书记的儿子是同学,还一起工作。近水楼台先得月,求同学帮忙做做书记的工作,给划一块宅基地。

做通了,大汪北崖生产队的场,都得外迁,让我搬几块石头先护上。有了宅基地其他都不是问题。

过了年开春动工,有得是人缘,况且还有队里集体助力。我当民师有两年也多少攒点积蓄,想把房子盖好一点,可是父亲不同意。

新房盖起来,不土也不扬。俗语说得好,灯笼架四不漏毛。就是青砖垒外皮的垛子,大檐子板是我自己整的,檐口有三趟水泥瓦,上面还是缮麦穰。

也怪不得人家一次次来来回回的看。父亲有所顾虑,就怕妯娌会闹,她们不管青红皂白,也不管谁的钱,都当成老的家产争。后来我一直工作在外,这里就成了父母的大本营。



(三)相亲

相亲是一种特殊的人生,失败不可怕就怕被失败打趴。相信眼缘更相信情缘,正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

这一天,我正在学区联中上课,隔壁东邻陈姨神秘兮兮的把我叫出来,说她有个亲戚来串门,提起闺女的婚事满脸愁容唉声叹气,陈姨忽然想到了我,忙过来说说想撮合。我说:行。等下课后就过去。

第一次见面的情景已不记得了。过了两天,姑娘又来了,说那天没看好想再看看。陈姨又把我叫过去。

这次我俩是在陈姨家的西单间里,就俩人,脸对脸站着离得很近,简直都能听清彼此的心跳和呼吸。她好像还是有点羞涩,我道是觉得轻松。聊了一会我俩的家庭和人生愿景,知道她叫马玲,是马家河人,就在河的东岸,离我们十几里远。

从她的表情来看,基本是满意的,是认可的,我也觉着和她有缘。亦或是过于乐观,又过两天,陈姨告诉我她家里人还不踏实,说再来看看。

我急忙跑回家,他们是一路打听问信的早到了我家门前。好家伙,这么多啊!第一次见到这么庞大的相亲队伍超大群,估计有二十几个大男人。我都不知怎么招应了,让他们进家坐坐就是执意不肯,一个年长领头的还很客气。让我束手无策,就这样僵持着站了一会儿,等他们走了。

感觉有点不妙。果不其然,第二天陈姨告诉我,又黄了。

我有些不甘。随后写了一封长信,骑车去马玲的村庄,想再和她谈谈。等到了她们村西,考虑直接去她家实在有些突兀,就找到一个娘家是我们村的,让她把信转交马玲。

这次相亲,震撼了灵魂。既然月老不眷顾,何必迷恋相亲路?再不埋头苦读,更待何时许?

熬过一个寒冬,迎来春暖花开。情场失意,考场得意。喜鹊枝头闹,国考传捷报。 愿景初步达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