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三十而立”

问:“三十而立”这个说法已经有几千年了,正处于这个年纪的你是如何理解这四个字的?

答:先不说我自己是如何理解的,不妨先看一下孔子的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单就“三十而立”来说,孔子的本意是人到三十岁的时候,要形成自己为人处事、对待生活的方法和准则,也就是要初步树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观。这里有个前提是,要经过日积月累、常年往复的学习,天天吃完了喝,睡醒了玩是不可能做到的。

当然,人生而就智愚有别,这是没有办法回避的,智慧的人三五年可以达到的境界,换成愚笨的人,可能就需要十年八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了。因此,孔子给出了一个平均标准,那就是三十岁。我个人觉得孔子的总结和阐述是很有道理的,我也不可能再给出更好的解释,所以这就是我的理解。

问:按照这样的解释来看,当下人们对于“三十而立”的理解,岂不是存在着很大的偏差?

答:确实是有很大偏差的,但有所偏差的又岂止于对“三十而立”的理解,现在人们在思想上对于很多问题都是偏差较大的。举个例子,《心经》中有“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世俗中一般人看到这句话会怎么理解呢?相信大部分人的重点会放在一个“色”字上,以为是佛陀劝诫红尘中人不要沉迷于女色。

这不仅是生活中一般人的误解,在很多文学、影视作品中,也常常呈现出这样的误区。但“色”在佛经中并不是女色的意思,而是相当于一种感觉,事物是空性无实体的,之所以能显现是因为色,所以色是一种假象。

这些偏差是可笑的,但其实也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对于事物的理解都准确无误,正是因为每个人的理解程度不同,有曲解、有偏差,所以思想、学识等才有高下之分,这个世界也正因此才得以发展。想象一下,如果所有人都如圣贤一般,每个人都掌握着真理,那会是怎么样一种局面。

问:你自我感觉是否做到了“三十而立”?

答:做到了一部分,但仍有更大的一部分需要去努力。我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上面所说到的愚笨的人,尤其是在思想的成长、成熟方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晚熟。但是对于任何一件事情多数情况下都需要一分为二地辩证去看待,晚熟可能会给自身带来一些问题和困惑,尤其是在人生的前半阶段,但是越往后,越会发觉其好的方面,因为成熟之前所走的弯路比较多,而这些弯路、曲折慢慢都会转化成人生的财富,因为前面的积淀比较多,所以比较不会显得后程乏力,也就是所谓的厚积薄发吧。

到目前为止,我个人基本的人生观、价值观业已树立,并渐渐开始形成体系,这是极为重要的。以前没有这种认识,所以人生价值观始终确立不起来,总是过一段时间就会推翻之前的观念,再过一段时间,先前的观念又占据了主导,一直这样循环往复,弯路就是这么走出来的。而一旦形成体系,就不会再容易被动摇,当产生自我怀疑时,能够有一个足够强大的系统去支撑。

之所以说仍有更大的一部分需要去努力,就是因为思想体系还不成熟、不牢固,需要做的功课还有很多,预计至少要到下一个“四十而不惑”的阶段才能完成。当然,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容易出现偏差而前功尽弃,甚至走火入魔。

问:不可否认,你的思考很深入,但是你觉得有多少人会有这样的认识呢?比如你所说的“思想体系”,我相信绝大部分人根本从来都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他们会觉得这是如孔子、孟子等大思想家才需要思考的问题,而普通人只需要过好自己平凡安乐的小日子。

答: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表达一个个人观点:孔子不能算是一个思想家。原因是,孔子的思想并没有一个完整深入的体系。无可否认,中国几千年来深受孔孟之道的影响,孔子的言论也很具有思想性和哲学性,但是,在他的一生中,并没有总结出一个能够支撑其言论的体系。他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但不是思想家。

另外,儒家思想之所以对于中国社会有着如此深远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政治原因,因此这里所说的儒家思想其实并非真正的、纯粹的儒家思想,而只是统治者根据其统治需要择选之后的一部分,这里就不多做表述了。

说到你所提的问题,确实绝大部分人的思想不会思考的如此深入,在我看来,这其实并不能算是一个问题。正如在很多人面前摆上各种不同的水果,有的人选择苹果,有的人选择香蕉,还有的人选择葡萄,也会有人什么都不选,因为他不喜欢任何水果。这就是一个纯粹的选择的问题。

每个人的出身不同,成长环境不同,人生经历不同,在做同一个选择题的时候,这些都会影响到最后的结果。所以,你可以选择凡事要知其所以然,也可以选择只知其所然,而如果你选择一无所知也并无不可。

最好的局面是,想要过平凡安乐日子的人去过自己的小日子,想活个明白透彻的人去思索追寻人生意义,大家各得其所互不干扰,不要你觉得他是神经病患,他觉得你是行尸走肉。

问:在你三十年的人生当中,有没有某个时段是你觉得可以称之为人生转折的?

答:有这样的时间段,但还称不上是人生转折,只能算是对于往后的人生影响比较大吧。这个时间段是从去年夏天开始的,一直持续到今年夏天,整整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当中,思考了很多以前没有想过或者说没有认真、深入地去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有实际层面上的生活问题,也有空泛意义上的思想问题。有些问题想明白了,得出了确切的答案,还有些问题没有想明白,需要继续探索。

但人生大方向基本确定了,也就是前面所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或者还要再加一个很多人都不怎么注意的世界观,但我觉得世界观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它会无形中影响到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观对一个人来说真的很重要,你可以不去探究和总结自己的三观具体是怎样的,但你不能没有基本的三观。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验:生活中如果遇到一个三观一致的人,任何事情都会变得简单轻松起来;而如果不幸碰到的是一个三观违和却又不得不与之打交道的人,其对于身心的折磨会让人想死的心都有了。

问:对于自己而立之年以后的人生,你有什么具体的展望或者目标吗?

答:没有展望,尽量活在当下。小目标倒是有一个:希望自己可以稳住心魔,提升心境,活得越来越是自己想要的样子。我很怕自己的生活会一不小心在麻木当中走了样,所以就需要时时自省,督促自己朝着既定的方向去前进,哪怕到后来发现这条路实在走不通,也好过迷失于中途的岔路。

漫漫路途中肯定会在某些时刻受到心魔的干扰,我不奢求自己可以战胜它,只希望自己能力越来越强能够始终将其稳住,最好的状态是让它成为自己人生路上的一个伙伴,接受它带来的痛苦,也因着这些痛苦而成长。如果真的可以达到这样的心境,也就基本上可以算是活得通透了,人生也就拥有了重要的意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