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三十而立”

問:“三十而立”這個說法已經有幾千年了,正處於這個年紀的你是如何理解這四個字的?

答:先不說我自己是如何理解的,不妨先看一下孔子的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單就“三十而立”來說,孔子的本意是人到三十歲的時候,要形成自己爲人處事、對待生活的方法和準則,也就是要初步樹立自己的人生價值觀。這裏有個前提是,要經過日積月累、常年往復的學習,天天喫完了喝,睡醒了玩是不可能做到的。

當然,人生而就智愚有別,這是沒有辦法迴避的,智慧的人三五年可以達到的境界,換成愚笨的人,可能就需要十年八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了。因此,孔子給出了一個平均標準,那就是三十歲。我個人覺得孔子的總結和闡述是很有道理的,我也不可能再給出更好的解釋,所以這就是我的理解。

問:按照這樣的解釋來看,當下人們對於“三十而立”的理解,豈不是存在着很大的偏差?

答:確實是有很大偏差的,但有所偏差的又豈止於對“三十而立”的理解,現在人們在思想上對於很多問題都是偏差較大的。舉個例子,《心經》中有“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世俗中一般人看到這句話會怎麼理解呢?相信大部分人的重點會放在一個“色”字上,以爲是佛陀勸誡紅塵中人不要沉迷於女色。

這不僅是生活中一般人的誤解,在很多文學、影視作品中,也常常呈現出這樣的誤區。但“色”在佛經中並不是女色的意思,而是相當於一種感覺,事物是空性無實體的,之所以能顯現是因爲色,所以色是一種假象。

這些偏差是可笑的,但其實也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我們不能要求所有人對於事物的理解都準確無誤,正是因爲每個人的理解程度不同,有曲解、有偏差,所以思想、學識等纔有高下之分,這個世界也正因此才得以發展。想象一下,如果所有人都如聖賢一般,每個人都掌握着真理,那會是怎麼樣一種局面。

問:你自我感覺是否做到了“三十而立”?

答:做到了一部分,但仍有更大的一部分需要去努力。我在很大程度上屬於上面所說到的愚笨的人,尤其是在思想的成長、成熟方面,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晚熟。但是對於任何一件事情多數情況下都需要一分爲二地辯證去看待,晚熟可能會給自身帶來一些問題和困惑,尤其是在人生的前半階段,但是越往後,越會發覺其好的方面,因爲成熟之前所走的彎路比較多,而這些彎路、曲折慢慢都會轉化成人生的財富,因爲前面的積澱比較多,所以比較不會顯得後程乏力,也就是所謂的厚積薄發吧。

到目前爲止,我個人基本的人生觀、價值觀業已樹立,並漸漸開始形成體系,這是極爲重要的。以前沒有這種認識,所以人生價值觀始終確立不起來,總是過一段時間就會推翻之前的觀念,再過一段時間,先前的觀念又佔據了主導,一直這樣循環往復,彎路就是這麼走出來的。而一旦形成體系,就不會再容易被動搖,當產生自我懷疑時,能夠有一個足夠強大的系統去支撐。

之所以說仍有更大的一部分需要去努力,就是因爲思想體系還不成熟、不牢固,需要做的功課還有很多,預計至少要到下一個“四十而不惑”的階段才能完成。當然,不能急於求成,否則容易出現偏差而前功盡棄,甚至走火入魔。

問:不可否認,你的思考很深入,但是你覺得有多少人會有這樣的認識呢?比如你所說的“思想體系”,我相信絕大部分人根本從來都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他們會覺得這是如孔子、孟子等大思想家才需要思考的問題,而普通人只需要過好自己平凡安樂的小日子。

答: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表達一個個人觀點:孔子不能算是一個思想家。原因是,孔子的思想並沒有一個完整深入的體系。無可否認,中國幾千年來深受孔孟之道的影響,孔子的言論也很具有思想性和哲學性,但是,在他的一生中,並沒有總結出一個能夠支撐其言論的體系。他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但不是思想家。

另外,儒家思想之所以對於中國社會有着如此深遠的影響,很大程度上是政治原因,因此這裏所說的儒家思想其實並非真正的、純粹的儒家思想,而只是統治者根據其統治需要擇選之後的一部分,這裏就不多做表述了。

說到你所提的問題,確實絕大部分人的思想不會思考的如此深入,在我看來,這其實並不能算是一個問題。正如在很多人面前擺上各種不同的水果,有的人選擇蘋果,有的人選擇香蕉,還有的人選擇葡萄,也會有人什麼都不選,因爲他不喜歡任何水果。這就是一個純粹的選擇的問題。

每個人的出身不同,成長環境不同,人生經歷不同,在做同一個選擇題的時候,這些都會影響到最後的結果。所以,你可以選擇凡事要知其所以然,也可以選擇只知其所然,而如果你選擇一無所知也並無不可。

最好的局面是,想要過平凡安樂日子的人去過自己的小日子,想活個明白透徹的人去思索追尋人生意義,大家各得其所互不干擾,不要你覺得他是神經病患,他覺得你是行屍走肉。

問:在你三十年的人生當中,有沒有某個時段是你覺得可以稱之爲人生轉折的?

答:有這樣的時間段,但還稱不上是人生轉折,只能算是對於往後的人生影響比較大吧。這個時間段是從去年夏天開始的,一直持續到今年夏天,整整一年的時間。在這一年當中,思考了很多以前沒有想過或者說沒有認真、深入地去思考的問題,這些問題有實際層面上的生活問題,也有空泛意義上的思想問題。有些問題想明白了,得出了確切的答案,還有些問題沒有想明白,需要繼續探索。

但人生大方向基本確定了,也就是前面所說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或者還要再加一個很多人都不怎麼注意的世界觀,但我覺得世界觀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因爲它會無形中影響到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觀對一個人來說真的很重要,你可以不去探究和總結自己的三觀具體是怎樣的,但你不能沒有基本的三觀。我們都會有這樣的經驗:生活中如果遇到一個三觀一致的人,任何事情都會變得簡單輕鬆起來;而如果不幸碰到的是一個三觀違和卻又不得不與之打交道的人,其對於身心的折磨會讓人想死的心都有了。

問:對於自己而立之年以後的人生,你有什麼具體的展望或者目標嗎?

答:沒有展望,儘量活在當下。小目標倒是有一個:希望自己可以穩住心魔,提升心境,活得越來越是自己想要的樣子。我很怕自己的生活會一不小心在麻木當中走了樣,所以就需要時時自省,督促自己朝着既定的方向去前進,哪怕到後來發現這條路實在走不通,也好過迷失於中途的岔路。

漫漫路途中肯定會在某些時刻受到心魔的干擾,我不奢求自己可以戰勝它,只希望自己能力越來越強能夠始終將其穩住,最好的狀態是讓它成爲自己人生路上的一個夥伴,接受它帶來的痛苦,也因着這些痛苦而成長。如果真的可以達到這樣的心境,也就基本上可以算是活得通透了,人生也就擁有了重要的意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