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经历过《漫长的告别》?

                      一

在众多经典文学作品中,为什么独独选择《漫长的告别》,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根据经验,告别是短暂的,即便是有情人,也不过比别人多缠绵一会,完全不至于"漫长"。其次,是作者名字,雷蒙德.钱德勒,不久前,读的一本书《枪炮、病菌与钢铁》,作者也是美国人,名字是戴蒙德,一字之差。

这巧合和疑问,让我选择了这本《漫长的告别》。

毋容置疑,人一生中,要经历多少次告别,没人统计过,但可以确定的是,都不会少。

那么,作家雷蒙德.钱德勒,会以怎样的书写,向我们描述,这漫长的告别呢,又是哪一点,使得艾略特、村上春树、加缪和钱锺书等,这些文学界的大咖,对本书推崇备至呢。

                    二

这本书,是以一个私家侦探马洛的视角,破获前后发生的两起谋杀案。

作者说过这样的话:情欲使男人衰老,却使女人年轻。

女主人公艾琳,是一个风情万种的女子,年轻时,机缘巧合,爱上军人特里,然后失散,最终,她嫁给了一个酒鬼,生活并不幸福。

她每天打扮的花枝招展,去酒馆喝一杯,或者逛街,以此,空虚度日。

一次偶尔的机会,邂逅了早年恋人特里,虽然战争的摧残,使他的容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她还是一眼认出。

让她痛苦的是,其时,特里已为富家女丈夫,对她也没有想象中情深意重,可她多年来,在心里,还爱着那个初恋情人。

因此,艾琳内心严重失衡,况那个叫西尔维亚的妻子,还是一个漂亮而放荡的女子。

怒火中烧的她,设计谋杀了西尔维亚,并嫁祸特里,富豪家庭为掩盖丑闻,报告自杀,把特里偷偷送到遥远的小岛。

身为私家侦探的马洛,直觉其中大有蹊跷,遂开始调查。

作者用很少的笔墨,介绍了"我"___马洛,和特里认识,出事后,为查得真相,直追到隐居的小岛。

不久,艾琳的第二次谋杀,又开始实施,这次,她干脆让马洛背锅。

聪明的马洛当然不肯,他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凭着经验和细心,最后勘破真相,当面说出自己的侦查结果,艾琳自知法网难逃,也选择自杀身亡。

走笔至此,想起一句歌词:问世间情为何物,敢叫人生死相许。

不管女人或男子,一旦爱到偏执,就容易行为乖张。

鲁迅先生说过:只有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在我看来,女主人公,是自己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游手好闲,善妒狠毒。那样的女子,即是打扮的如何漂亮,也是一个贫乏的空空皮囊。

                      三

直到整本书听完,仍然没有停止思索。对雷蒙德.钱德勒的巧妙构思,平静叙述,个性化语言,特别喜欢。

推理小说作家雷蒙德.钱德勒,出生于1888年7月23日,这部《漫长的告别》,是他的第六部长篇小说,发表于1953年,荣获"爱伦.坡"年度最佳小说奖。

雷蒙德.钱德勒是世界上唯一一位,以侦探小说步入经典文学殿堂的作家。

整体来说,《漫长的告别》属于"丝绸读物"。无论哪一页,你都会觉得,那么顺滑,典雅。

之前,看过《福尔摩斯探案》,《大侦探柯南》,还有《狄仁杰断案》,常常为他们精彩的分析,拍案叫绝。

听完《漫长的告别》,更是对理性魅力,有了新的体会,当然,吸引人的关键是,本书趣味性很强,且不能被预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不按常规出牌。

每个人都有好奇心,如果再加上张弛有度,冷静客观,好像这世上,没有不解之谜。

可能是智力方面,理性思维不够发达,缺啥,就关注啥的缘故,我对这本书,格外欣赏。

经典就是经典,一本《漫长的告别》,带给我们美的享受,也告诉我们,正义的东西,那怕迟,也一定会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