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变虚伪了?

01

“最近Mandy如何?”

——“还可以比以前好一些了”

“作业来得及吗?”

——“不太来得及,每天蛮辛苦的”

“你怎么想?”

——“嗯,挺好,努力适应吧”

“你咋变得那么虚伪了,在我们这都不说实话,哈哈”

……

Mandy从入学起,就非常的吃力,跟的特别累,零起点的小蜗牛,着实不易。因着自己是个老师,自以为懂些教育,内心各种的不适应,小孩子上学搞得这么累?应试,作业那么多,教育理念不行!会跟x经常自以为是的“高谈阔论”些教育问题……

现在,我说要百分百配合,努力适应,不是虚伪了,而是真的那么想。

因为……

02

一些家校沟通中,我们常常说这个家长那个家长不配合,有些女博士啊等高学历的都自以为特别懂教育,特有自己的方法,跟老师背道而驰的干,孩子么就往往……

我们不小心不就变成这样的人了吗?自以为懂,秦大教授也说了,想要指导自己女儿的小学作文,被老师批评,“秦大教授,您就别添乱了……”

隔行如隔山,往往一个优秀的孩子必定是家校的高度统一,家长做到全力配合,不给孩子和老师添乱。问题没有吗?有,但是你能改变吗?不能,因此,适者生存,从来也没有完美的制度,完美的教育。

那么,配合第一。

03

如果说,前面所说的配合是表面服从的开始,那么看到的一些现象,思考了一些东西,也就真正妥协了。

如之前看到的江苏一节初中非常优秀的武术课,老师的设计理念完全认同,采用合作探究式的方法,抓住武术技击核心展开练习,看的时候非常期待……

然而,学生的表现,真的是“不堪入目”,简单讲,因为缺乏从小的武术基础,打出来的动作完全没有“武术感”,所谓的“身体知”;其次,不适合这样的探究合作形式,几个人站那比划,看着也着实有些尴尬。问题在哪?

教师的理念改变了,学生从小养成的学习习惯改变了吗?行为方式改变了吗?练习方式改变了吗?思考方式改变了吗?且不说内容的系统化,真要突破,做到决胜课堂,真是要多方面共同来促成。

学生的习惯养成、课堂的形式变革、教师的理念转变……当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再往大看,教育一定又跟社会跟体质各方面都有关,并非自娱自乐的乌托邦。

今天刚听到,曾国藩费尽心血打造的江南制造局,在与两个外国工程师交流时谈到了他们的失望,其根本在于——体制!因此,曾国藩这一番理想如同泡影般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的一病不起,最终溘然长逝……

喊了那么多年的教育变革,真那么容易早就变了,不可能一夜成为芬兰,再说,我们也不可能是芬兰。那么,改变能改变的就行,适者生存。

从另一角度,之前在设计课的时候觉得不够新颖丰富等,余老大的一句话印象深刻,日常课中,不免有大量需要反复操练的课,“在枯燥单一反复的练习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我们的工作是有趣的吗?是充满变化充满各种……的吗?no,绝大部分是不断的重复,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学习也是如此,我们要追求更灵动更丰富多彩的东西,但当现实,大指挥棒无法改变时,重复也是一种磨砺。

04

因此,

我对x的回答是真诚的……

高谈阔论什么教育理想时,还是高度配合老师扎扎实实把作业做完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