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年度好書:《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着纔是最大的勇氣

文|小爽姑娘


讀一本書,與之共喜,與之共悲。我還記得讀《人生海海》時,第一次讀書讀到流眼淚。


《人生海海》,作者:麥家,茅盾文學獎得主。在打開這本書之前,我沒讀過他的作品,但一部作品就足以打動人心。


這本書講了什麼?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傳奇人物——上校波折又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


這樣的一生從一個綽號開始講起,從爺爺講的一句話開始:“綽號是人臉上的疤,難看。但沒綽號,像部隊裏的小戰士,沒職務,再好看也是沒人看的,沒斤量的。”


住在村子裏有名有姓的人物都是有綽號的:老虎、老巫頭、老瞎子、小瞎子……。每個綽號對應一個人,每個人對應一個綽號。


可偏偏他就不一樣,他是父親嘴裏的“上校”,卻又是爺爺口中的“太監”。一個光榮,一個低賤;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這樣截然不同的詞彙放到一個人的身上,讓人不得不心生疑惑。尤其是“太監”這樣富有聯想的綽號,更讓人好奇心作祟:真的是這樣嗎?怎麼成爲這樣的?


全書就從這個綽號開始,一步一步展開對人性的考量。


在窺探欲和保護欲之下所掩蓋的真相,就像是長在心頭的年久傷疤一樣,一點一點地被揭開。每揭開一點就流一點血,看起來好似沒什麼事兒,到最後血肉模糊!


隨着歲月流逝,這個傷口會再長上。那個位置時而摸起來還是和其他地方的皮膚不一樣,但長了疤的那個人早已經習慣與它共存,就如同生來它就在那裏一樣,就如同什麼事情都未發生過一樣。


只有每到陰雨天時,它隱隱作痛起來,他纔想起:噢,原來曾經發生過那麼一件事,一件讓我疼到刺穿心臟的事兒,它是那樣那樣的……




麥家通過這本書想表達的事情是什麼?


讀完這本書之後,我就想:這位作家究竟經歷了怎樣的人生才能將它寫得這樣的糾結、擰巴但到最後還能與世界和平共處?


麥家的這部作品脫離了過去的“諜戰”題材,將背景設置到了自己的故鄉。他說:“這一輩子總要寫一部跟故鄉有關的書,既是對自己童年的一種紀念,也是和故鄉的一次和解。”


和解——這就是他想表達的事情。


上校經歷了戰爭、誤解、侮辱、瘋癲……在生命的盡頭他卻迴歸了孩童的心智,他這一生最難以啓齒的祕密,變成了見人就要炫耀的東西。他終於不再承受保護欲的痛苦,與世界和解。


書裏的“我”也是經歷了被迫害、逃亡海外、撿垃圾、喪失妻兒……,最後沒想到“曾經垃圾讓我丟盡臉面,如今垃圾加倍地償還我尊嚴”。“我”曾帶着前妻的骨灰在垃圾堆裏混了三年,如今回國做成了垃圾買賣。“垃圾是時代之於我的隱喻和象徵,我一生起落沉浮,波峯波谷,都在垃圾裏悄悄地說。”


小時候,聽到“和解”這個詞,想到的不過是小孩子打架又和好,沒多大事兒嘛!反正今天吵完打完架,明天就不記得了,該怎麼玩怎麼玩。


長大後,才明白“和解”這兩個字,本身就揹負着沉甸甸的故事。它是說起來容易,可我們用盡一生的時間都未必能夠做到。


羅曼·羅蘭說,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了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生活真相?英雄主義?那真正是透過絕望尋求一絲絲活着的希望!




這本書對我個人有什麼樣的意義?


讀完《人生海海》,我心裏久久不能平靜。有很多情節我翻過頭又去看,在那種好人不能一生平安、壞人卻逍遙自在的惋惜和心痛中,我不斷思考生活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經歷了2020年12月份的那個黑暗事情之後,我發現自己才真正開始能在一篇朦朧之中看清楚一點點它的本質。


“好人就有好報,努力就能成功”真的不是人生的常態,而是人生的理想態。


人生的常態是什麼呢?是努力不一定成功,是好人不一定好報,也不一定好活。


但世界上那麼多好人,他們或者爲家人、或者爲國家、或者爲世界,在努力地堅強地活着。


世界通過病、痛、窮的方式不斷難爲他們,但他們選擇與世界和平共處。


是的,這個世界並不公平。那些壞人輕輕鬆鬆就能騙走別人努力幾年、幾十年甚至一輩子的積蓄,讓對方活在折磨中,活得喫力、孤獨、悽苦。但你能成爲那樣的人嗎?


你不能。因爲世界雖然不公,但人間正義會在。努力不一定能顛覆命運,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命運。


好的生命不是完美,也不是安全,而是值得。與自己和解,也與世界和解。人生如此艱難,別讓那些鬱結跟隨一生,放過自己,放過它,去過值得的一生!


最後,以辛棄疾的這首詞來結束: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爲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END-

這裏是:堅持記錄、共享好書、癡迷手賬、熱愛旅行,卻偏偏日常敲碼、忙於邏輯的@小爽姑娘吖 ,歡迎關注留言!

讓時光守護我的夢想,也守護你的!讓我們共築夢想家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