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寫作-《寫作課》系列-電子書-②陳衛-《獨獨的那一個》

②陳衛-《獨獨的那一個》

1、寫作這一行業在這十幾年前後有什麼變化?

  這些年來,寫作、寫作者的處境和他們在這處境中的日常意識,都出現了很大的不同。今天,生存比當年更沉重地壓在每一個寫作者身上。物質的更加豐富、經濟的更大發展並沒有使人變得更加悠閒,反而大幅提升了生存的底線和欲求誰要是因爲想寫作而甘願抱持二十年前那種更爲低廉質樸甚至赤貧的生存方式,將被今天這個世界更快地視爲異類,幾乎無法存活。生存底線的提升,而同時文學寫作的進一步被邊緣化、經濟回報的低效無規律,雙向着力,加劇着寫作者的焦慮。

  與此同時,作者們的焦慮恰恰是被表面相反的繁榮所遮蔽的:這些年來,各種寫作或以寫作爲基本核心的平臺如雨後蘑菇般長滿中華大地,這個世界對寫作者的需求空前高漲,所謂的自媒體給衆多寫作者“從此能以自己的特長衣食無憂”的幻覺。文學出版似乎重新出現了一個高潮。各大門戶平臺也以IP的名義構建大型文創公司。各種文學評比獎項也比以前增多。書店好像也比以前活躍。各種與文學有關的講座、對話此起彼伏……這一切的表面繁榮背後實質上都仍是商業的驅動,文學、寫作的相關產業只是不甘落後地湧進商業流行的工具和模式,以便製造更多的商業規律所需要的繁榮信息,以遮蔽符合文學自身需求的評判和生存機制繼續缺席和難以構建的現實

2、寫作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寫作是一件以“觀察力”和“判斷力”爲基礎的工作,“真僞判斷”始終是我們一生工作的基礎質素,我們如何看待與我們寫作息息相關的周邊信息,以及我們以什麼樣的狀態介入這樣的環境、存在於這樣的環境,不會不決定着我們未來會成爲怎樣的作者、怎樣的人

  一個領域容易受商業的驅使而跟風行動,其根本的原因是它的“領域自我”的失卻或不足。中國文學的生存處境在商業的衝擊下的“無神”狀態不是孤立的,它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中國現代文學以來其內部的精神、傳統始終沒有經過細密的理解和鞏固。中國現代文學自我的失卻或不足—也就是“精神無根”—最容易產生的一個表現,就是我們太容易被西方現代主義以來的“先鋒”“實驗”“酷”瞬間吸引,而忽略自我成長自我塑造的根本重要性。這種缺乏“自我塑造”、廣受西方現代主義思潮影響的寫作,實際上它們在根本上仍是商業性的,它們是作者不自覺、不可控制地跟隨商業漩渦所作出的炫目但卻忽略自我的表現。

3、寫作需要什麼?

  “自我”同樣不是另一種刻意追求“底層(民間)關注”“地域特色”。中國作者嚴重缺乏持續靜心關注單個的自我(成長和塑造)的思考,嚴重缺乏那種靜謐、長期專注地關注我們獨獨的那一個“自我”的意識。任何意義上的類型化、代際化、集體化、地域化在這商業時代能夠輕易地俘獲我們的安全感,因爲它們似乎更容易被缺乏耐心的讀者“辨別”從而離成功更近。我們已經很少有人甘於寫作那種語言、形式並不奪目的“溫和、平凡”(也許同樣重要的是“豐富性”)但充滿自我質詢特質的作品,那種更關心我們微小但獨有的個體的生活和生命,關心我們身處的時代在我們心裏投下的微小而獨有的問題的作品。

  實踐自己的寫作,就是實踐自己的生命,實踐自己的生命,比實踐自己的寫作更重要。只有自己獨特的生命體驗纔是自我寫作的永恆動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