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我|心理读书营1月读书(6)

晚上婆婆那边闹起来了,托朋友给先生打电话,说是两人要被养老院赶出来了,先生赶忙联系了养老院,要了护工电话,视了频,养老院没有赶人,婆婆一直不想和公公住在一起,人都无法行走了,还和先生说,不想和公公住。说是房间里有个年轻人抽烟(她肺部不太好,不知道是否是因此产生的幻觉),她不喜欢,护工给换了房间,护工以及先生都认为婆婆老糊涂了,什么养老院要赶走他们,什么房间里有人抽烟,都是她瞎想的。电话里听到婆婆虚弱无助的声音,心都痛了,同时也感觉到害怕,或许她真的“老糊涂”了,但也是常年日积月累的恐惧和担忧造成的,婆婆好多年前就开始常常说活着没意思,她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么,他人更没有办法知道,内心的需求总是幻化成各种形式烦扰着自己也烦扰着他人。我感到心痛,是因为感受到没有人相信自己的痛苦,她说的都是真的,即便是她的想象或者幻想,那种要被抛弃的恐惧是真实的,那种想要摆脱一切干扰的心愿也是真实的。她的真正需求她无法了解,无法谈论,更无法创造条件去实现,无法和这个世界和解。一个人的归处到底该在哪里,我想她也从未想过这个问题,这个世界上,似乎没有人愿意倾听她了,其他人都在忙于自己的生活,公公聋了,无法交流,先生忙于自己的新项目,意气风发,我想常常飞过去,听她说话,但却无法处理她所带来的抑郁和沮丧。我感到害怕,一个人到了终点,也还不知道自己是谁,依旧被重复的模式以及情绪控制着,创造各种状况,看起来她依旧在任性,在挑战着各种边界,但事实上她和这个世界越来越没有关系了。那天婆婆面带不自然的微笑地说:又有一扇门关了(不能出门了)。我不知道人是否应该学习如何体面地走完最后一段旅程,但我觉得至少应该在某种层面上可以和自己达成和解,和这个世界达成谅解,或许临终关怀的意义在此。

一个孩子的出生是受欢迎的,为什么一个人的离开却是人们避之不及的呢?我记得见过一个做临终关怀的人,一脸郁郁,可能那时候年轻,不懂对方的深沉,那时候不想和对方交流,我知道自己的内心是逃避的。这时候才觉得这世界上真正需要倾听的人是那些离终点不远的人。上个月二爷爷去世,我回家,问姑奶奶(二爷爷的姐姐,近90高龄,这个月她同时失去了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你害怕吗?姑奶奶一边抹泪,一边说:不害怕,但也真的伤心。这已经是我能够询问的极限了。我不敢询问她对她自杀的妹妹的想法,一个80多岁高龄的老太太自己决定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不同于我的一位叔叔,知道自己得了不治之症之后,决定不治疗了,安排好家里的一切之后,自杀了。这两者是不同的,如何的不同,我还不知道。死亡面前,一切的心思都那么渺小又伟大,它们值得被听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