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年老後難相處,只是因爲你的不理解

   在19年很火的一部電視劇《都挺好》中,蘇大強這個角色可謂是成了大家熱議的一個話題。看到他不斷出幺蛾子,刁難自己兩個兒子和女兒,不斷給自己的家人制造麻煩的場景,很多人都在說的一句話就是:“蘇大強這是又在作什麼妖?讓人真生氣”。我當時看這部電視劇也是這樣一種想法,認爲造成這樣難堪的局面都是老人的錯,都是老人的不明事理,不理解兒女。

    其實回過頭來再看這部電視劇,仔細想想,蘇大強在失去了老伴,自己孤身沒有依靠的時候,他對自己的子女製造各種麻煩與難堪,不過是想讓自己的子女關注自己,多陪陪自己而已。而《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這本書的內容正好也解釋了這個話題。


《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這本書是由美國作者格雷絲·勒博和芭芭拉·凱恩一同編著的。兩人都有着30多年的老人看護經驗。而《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這本書就是她們從與形形色色老人相處之中整理出來的子女與年邁父母的相處之道。這本書中介紹了6種不同類型的父母的行爲方式與對策,教會子女該如何與父母相處以及自己年老後該如何照顧自己的問題。隨着國家逐漸步入到老齡化社會,子女與年邁父母相處的問題越來越成爲大家關注的焦點。作者在《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這本書中提到:絕大多數情況下,父母難相處是終身習性問題。隨着父母年齡越來越大,這種習性是很難改變。其實凡事都是有原因的,我們明白父母的行爲有其背景因素纔是最重要的。當我們瞭解父母之所以難相處是源於早起一些遭遇,我們就會對父母多一些包容與理解,親子關係也會得到很大的緩解。

   瞭解完本書的內容,我想從“父母難相處的背後原因”“如何做到真正理解父母”以及“如何陪父母慢慢變老”這三個方面來聊聊與年老父母的相處之道。

   1.父母難相處的背後原因

       其實不難發現,不管是誰,我們都曾遇到過跟父母不和的時候。我的媽媽是一位喜歡給人潑冷水的人。不管你做任何事情,在她的眼裏你做的永遠不夠好,也不會從她那裏得到半點的誇獎。後來,出於這個原因,我不再跟父母分享我所有的事情。

      在《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這本書中給我們介紹了六種常見的父母類型。除了潑冷水型的父母,還包括依賴型父母,自戀型父母,控制型父母,自毀型父母和恐懼型父母這五種類型。而每種類型的父母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行爲方式。例如:依賴型父母總是喜歡讓子女隨時隨地陪在身邊,控制型父母則喜歡子女的一舉一動都在自己的管理範圍內。而恐懼型父母則是你做任何事都會各種擔憂、恐慌。

    雖然我們的父母被分爲各種類型,做的很多行爲我們無法理解,但是她們這些行爲的背後成因都是與她們早期的經歷慼慼相關的。

    其中依賴型父母和控制性父母兩者相似,她們的行爲背後都是因爲在人生早期遭遇過拋棄或者有被拋棄的感覺。她們對於自己表現出來的控制或者依賴,其實是喚起了自己早期的記憶,害怕被子女拋棄而已。

   潑冷水型的父母的一些行爲,在心理學上被稱之爲“分裂”,她們害怕情感受到打擊,從而產生保護自己的一種防衛機制。

   自戀型的父母和恐懼型父母一樣,他們種種行爲其實反映出來的是自己內心的恐懼。她們渴望得到別人的關注。當她們慢慢變老,身體不再靈活,甚至出現各種病痛,這些身體上的變化會給她們帶來心理上巨大的恐懼與壓力。

   而自毀型父母是最令人擔憂的一種,也是最難處理的一種。她們縱情於喫喝、菸酒或者毒品等不良的行爲,恰恰反映了她們內在心理的缺陷。她們當中大部分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鬱症而導致。如果我們不加以干涉或者制止,她們後期有可能會有自殺的傾向。

   上文介紹了各種類型父母行爲背後的成因,無非就是想告訴大家我們的父母有可能比我們自身更痛苦,她們正在經受着身體以及心理上的雙重摺磨。當我們瞭解父母種種行爲背後的真相以後,我們就不會無緣無故發火或者抱怨自己的父母。而是會向她們保有一顆同情心,並且會嘗試着去慢慢理解自己的父母。打開雙方之間的心結。

2.理解是與父母建立良好關係的最好方式

  當我們與父母意見相左,改變父母是很難的,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改變自己。當我們放下成見,,真正理解自己的父母時候,你會發現橫跨在兩代人之間的“冰山”便會慢慢消融。你會發現原來是你誤會了父母,原來父母的內心正經歷着如此的煎熬,原來父母是在深深愛着自己,只是表現方式錯了而已。所以,理解使我們與父母的心可以貼得越來越近。


那我們如何做纔可以真正“理解”父母呢?

首先,要對父母的一些過分行爲和舉止表示理解。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的過度行爲會讓我們反感或者難堪。如果你真正領悟到父母產生這一系列動作的原因。我們就會知道父母此刻可能比我們更加難熬。你的每一次拒絕都會在她們心裏留下一道傷痕。所以,在面對自己的父母時,請多包容她們一點。我們不要用冷漠、拒絕來回避父母的心意。

其次,與父母發生正面衝突時,要學傾聽

   我曾經很多次和父母爭論的經歷,當時只是認爲她們思想觀念陳舊,說的方法不對,應該糾正她們。但是當我真正說服她們的時候,看到她們頭低下去,默不作聲,心裏感覺特別不是滋味。父母本意是爲自己好,而自己爲何要舉止於千里之外呢?不管父母說的對與否,請不要打斷她們。

 別試着與父母爭論。表達認可即可,讓父母知道你的關心與支持。

   尤其對於潑冷水型的父母來說,她們說的很多負面話題是自己宣泄情緒的一種方式。如果你這個時候去打算自己的父母,這樣只會讓她們的情緒雪上加霜。當我們以平和的心態接受她們這種情緒,不去批判,不去評價,當情緒發泄出來之後就會慢慢恢復平靜。

   傾聽也是一種很重要的交流方式。當你真正傾聽父母內心的聲音時,你就會發現父母壞情緒的來源以及做出不良行爲的真正原因。這樣我們就會知道以後該以何種方式去面對父母。

最後,對父母展示出你的同情心,讓她們知道你瞭解她們的感受。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手心裏的寶。她們之所以表現出過激的行爲是因爲她們太在乎自己的孩子。出於對你的在乎,只是用錯了方式方法,纔會導致讓我們反感的行爲。當我們再次看到父母對我們如此深沉的愛時,我們應該去接納和包容她們,並且也要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愛意。愛可以化解一切。當父母感受到你對他們的愛意,她們心裏纔不會有孤獨感與失意感。

   大家經常會說一句話“理解萬歲”,當我們做到真正去理解父母感受與心情的時候,父母也纔會理解孩子。雙方的親子關係纔可以慢慢不斷升溫。

3.陪父母慢慢老去

    還記得聽過一首歌的歌詞是這樣唱的:“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都把對方當做寶”。隨着父母一天一天慢慢地衰老,其實我們陪父母的時間在一點一點減少。在與父母相處的時間裏,我們要讓父母可以快樂地安度自己的晚年。

   隨着父母漸漸步入晚年,身體機能日漸衰退,而且心理上會時常感受到失落感和孤獨感。我現在也終於理解了爺爺奶奶每次回家都盼望我去看望他們的原因。但是現在年輕人在外打拼事業,回家的機會也就會越來越少。這也是父母與子女之間感情淡化的原因。

   我們除了在節假日或者工作不忙的時間抽空回家多去看看、陪陪父母之外。其實父母更多地也是需要心理上的安慰。

    當父母出現負面情緒的時候,我們要多聆聽,多鼓勵父母去參加一些活動,讓自己從自己的悲傷痛苦之中漸漸走出來。如果自己真的很忙沒有辦法照顧父母。不妨可以先請一個護工來替自己照顧父母。

   有空就常回家看看。多陪父母去做她們喜歡的事情。好好珍惜跟父母相處的這段美好時光。


   百敬孝爲先。孝道也是一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父母已經陪我們長大,當她們漸漸變老的時候,請多給他們一些關愛和理解,讓她們可以度過一個快樂的晚年生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