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讓孩子用一生去療愈他的童年,就從小給孩子這5樣東西

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最近女星黃奕在一檔《怦然再心動》的相親節目中提到自己因爲雞飛狗跳的婚姻從而息影7年,錯過了一個女演員最黃金的事業上升期。主持人倪萍也對這件事表示深深的惋惜。

    提到黃奕兩段失敗的婚姻,很多人都評論黃奕看男人的眼光實在太差。她自己也曾說自己分不清對方哪句是真,哪句是假。每次進入一段婚姻都是特別盲目和衝動的。

    爲什麼黃奕會在婚姻中屢屢受挫和失敗?

   其實這件事情背後是另有原因的。黃奕從小父母離異,一直是跟着自己的爺爺奶奶長大的。由於父母的缺失,黃奕從小就渴望被別人關心與愛護。因爲沒有父母的愛護與鼓勵,她對婚姻是沒有任何概念的,因爲對自己好一點就當做是愛情,誰知別人只是僞裝一下而已。

     我們現在如此不幸,不是因爲我們做得不好,而是我們不夠了解內在受傷的自己,不知道如何療愈童年的傷痛而已。

《療愈你的內在小孩:心理學家施琪嘉的30堂深度成長課》這本書給我們打開了一扇瞭解內在自我,探索自我以及療愈自我的一扇窗。其實每個人內心深處都住着一個長不大的小孩。不管在童年還是成年後,當他得不到關心、愛護與療愈時,他就成爲一個陰晴不定的孩子。心理學家施嘉琪基於創傷心理20年的研究,針對內在小孩的5大需要,5種情緒以及5個價值信念提供了系統性的解決方案。通過對這本書的深入,我們可以快速撫平童年創傷,從而活出強大、自信、內在安穩的自己。


    通過《療愈你的內在小孩:心理學家施琪嘉的30堂深度成長課》這本書,我們瞭解到自己的痛苦來自於童年,那我們就要好好呵護自己的內在小孩,療愈自己的同時,去滿足孩子內在小孩的需求,不要讓孩子去重蹈覆轍。

 1.滿足孩子的需求,其實就是在保護內在小孩不受傷害


 作者施琪嘉老師在《療愈內在小孩》這本書的自序中講到:

 一個人一生所受到的種種困擾大都來源於幼年的創傷留下的陰影——他總是帶着一個有創傷的內在小孩生活。

     這個內在小孩會以各種形象出現,例如自卑的、哭泣的、無助的、無力的、無望的,或是對這個世界充滿不信任的、懷疑的、不安全感的,對別人懷着厭惡和憎恨的,等等。

 你對自己的內在小孩瞭解嗎?你知道內在小孩什麼時候開始存在在你的身體裏嗎?

     其實內在小孩從我們慢慢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經開始存在了。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是用哭聲宣告自己來到這個世界的。之所以要哭,那是因爲從媽媽溫暖的子宮內出來,自己會充滿了無限的驚慌、恐懼和不安全感。而安全感的建立是來自於媽媽的不斷呵護和愛護。只要自己一哭,媽媽就會幫自己解決喫喝拉撒的所有問題,彷彿自己就像上帝一般。

    孩子的世界很單純,以爲自己想要什麼,它就會立刻出現在自己面前。以爲這個世界是由自己掌控的一樣。他們活在自己的內在世界當中,他們的無所不能是自己對於這個世界的一種理解方式。

   因此,當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竭力滿足孩子並不一定是溺愛,而是迎合孩子當時的心理狀態。在他慢慢長大之後,它就會具有現實檢驗能力,就能區分內在和外在。

    很多家長會認爲孩子的哭鬧是無理取鬧,往往會用拳打腳踢或者冷暴力去對待孩子。其實這樣的方式往往就忽略了孩子內在小孩的感受,從而給孩子受到傷害。而且這種傷害會從童年一直伴隨我們到成年甚至是一生。

   所以,如果不想讓孩子受傷,那就在他們小的時候竭盡全力去滿足孩子內在的需求。這種做法不僅符合孩子內心發展需要,並且可以保護內在小孩不會受到傷害。

2.健康的養育方式造就健康的內在小孩          

     很多人知道了孩子從小就有了內在需求,會有一個內在小孩住在裏面。但是我們很多人會疑惑的是到底內在小孩是如何受傷的?

施琪嘉老師在書中提到:在孩子成長形成的各個階段,如果內在小孩的需求沒有得到及時滿足,他就可能受傷。早期不當的環境和父母不當的養育方式可能會讓孩子形成有創傷的內在小孩。

 例如:父母早期對於孩子的疏離,完全忽略孩子感受的行爲。孩子在小時候得不到父母足夠的關愛,長大後這種缺愛的小孩會沒有安全感,會經常對自己的另一半充滿這種的不信任,以至於屢屢在感情上受挫。

  還有一種情況恰恰完全相反,就是父母愛子心切,給予孩子太多的關注和愛。而父母給孩子的一些東西往往不是孩子所需要的。我們現實中很多人長大後成了“啃老族”以及“媽寶男”就是因爲太多的愛讓這個孩子失去了他的責任感,長大後承擔不起自己該承擔的責任而已。

   這兩種或遠或近的親子關係其實對我們內在小孩的形成多多少少有着一些不好的影響。

所以,健康的養育方式纔是形成健康內在小孩所需要的方式。

對於健康的養育方式,施琪嘉老師提到了三個關鍵性的因素:恰當穩定持續

    我們作爲家長就要反思一下自己:我們對待孩子是不是用了恰當的方式?我們是否給了孩子穩定的環境以及用穩定的情緒對待孩子?我們是否對孩子的態度和方式是持續的?

    當我們反思過後,就會知道哪裏做得好,哪裏做得不好,從而有了改進的方式,知道後期該如何給孩子提供健康的養育方式。

3.不想讓孩子受傷,就回應他這五個需求  

     在《療愈你的內在小孩》這本書中,施琪嘉老師彙總出了內在小孩的五大需要,分別爲:愛、陪伴、誇獎、玩耍以及道歉。

當我們用這五大需求去迴應孩子時,孩子內心的內在小孩纔是健康快樂的。

  第一:愛

   每一個孩子都是在父母的關愛下長大的。一旦愛有了缺失,他們可能會表現出一個貪婪的“小惡魔”的樣子。

    書中提到了缺乏愛的內在兩種極端的表現:一種是對很多東西有極強的“佔有慾”,另外一種表現就是病理性的嫉妒。

    當我們發現孩子對某一樣東西極度貪婪或者當你照顧弟弟妹妹,他表現出極度不滿時,我們就要反思自己是不是給這個孩子的愛太少了?

     曾經在一個親子節目中,梅婷的女兒快快每次看到媽媽照顧弟弟,她都會很生氣,有時媽媽不注意還會打弟弟。其實這種表現就是因爲她的愛被弟弟分走了,缺少了媽媽的愛之後做出的一系列的表現。

這個世界上如果真的有什麼東西能夠讓人變得比較溫和,變得比較友好、友善,變得單純而沒有什麼心機,那就是小時候父母給孩子的足夠的愛。

     擁有足夠的愛才能讓孩子擁有足夠的安全感,才能在自己的小世界裏不斷探索。愛給了他們足夠的勇氣與力量,去成爲一個勇敢、堅強的孩子。

  第二:陪伴


  我的一位好閨蜜因爲工作在北京,生完孩子半年後就回去工作,將孩子丟給了自己在老家的父母照顧。而她爲了生計也是迫不得已。現在孩子兩三歲,每次她回去,孩子總是跟她格外生分。看到自己的孩子跟自己如此生疏,她內心是如此心痛與難過。

   其實很多留守兒童都是這樣的一種生活狀態,從小沒有爸爸媽媽的陪伴與關愛。

   缺乏愛的孩子長大之後不僅對人特別粘滯,害怕分離,而且還會特別的“作”。

   我們在電視上經常看到妻子特別黏着丈夫,只要對方不在,就要各種電話轟炸,各種形式對丈夫“查房”。而做出種種出格行爲的妻子只是因爲二時缺少父母的陪伴,沒有安全感的一種表現而已。

   如果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在成年之後感情上屢屢受挫,沒有安全感,那就不妨把孩子接到自己身邊,給孩子十足的安全感,讓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健康成長起來。

第三:誇獎

    有一些父母爲了讓孩子能夠繼續努力,不斷上進,即使孩子做得很棒,也不會去誇讚,而只是說“你還有哪些目標沒有實現,別高興的太早”等傷害孩子的話。

   碰到這種要求追求完美的家長是不是會很無語?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孩子,所以孩子不管再好,也無法取得父母的一次認可。

  而小時候缺乏誇獎的孩子由於小時候父母的高要求,很少誇讚,她的內心會有一種莫名的自卑感,所以長大後會變成一個求誇的人。

  他們長大後內心依然住着一個內心自卑的小孩,他不僅要求誇獎,還要讓別人感受到被貶低。因此,這種人會缺乏共情力,從而在人際關係中混的是最差的。


  爲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請各位父母在合適的情況下一定要多多去誇獎一下自己的孩子。你的一次誇讚會給自己莫大的鼓勵,讓他成長爲一個陽光、自信的人。

第四:玩耍   

   玩耍是一個孩子的天性。缺乏玩耍的內在小孩的人,成年後就表現爲直男,他們在人際關係中容易受到很大的挫折。

   其實玩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玩耍不僅可以擴大一個人的心理空間,有更強的抗挫折能力和反思力,而且也會豐富一個人的情感,擁有共情力。在玩耍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而且還可以豐富孩子的想象力。

所以,與其讓孩子在學習中苦苦掙扎,不如放手讓孩子出去玩一把。能夠玩耍的孩子的內在小孩應該是很有趣的人。

第五:道歉

   我們生活中會看到很多開車的司機有路怒症,別人無意識地別了一下,他就要開車跟人家對着幹,非要超過別人不可。

他爲什麼非要跟別人糾纏不休?其實是因爲他的內心住着一個委屈的小孩,因爲小時候父母做錯事情從來不跟孩子道歉導致的。

   這種拒不認錯的父母教出來的孩子長大後不僅像父母一樣死不認錯,而且他們內心會時常感覺到憋屈和莫名的委屈。

   爲什麼要求父母做錯事情一定要向孩子道歉呢?

因爲道歉意味着你看見了他,你安撫了他,並且你還理解了他。


  你的道歉會讓他的憋屈一下子得到釋放,而不會再帶到以後的生活當中。父母做錯了事道歉不僅給孩子起到表率的作用,而且還緩解了孩子的情緒,不會讓這種委屈帶到他未來的生活當中去。

《療愈你的內在小孩》這本書不僅讓我們認識到了自己的內在小孩,還讓我們學會了如何關照孩子內心的內在小孩,滿足孩子的五大需求,讓孩子在健康、快樂的環境中成長起來。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了這樣一句話:“如果小時候擁有足夠多的愛,就不會遇到一個稍微對我好一點的人就想過一生”。如果不想讓孩子用一生去療愈他的童年,父母就從小給孩子愛、陪伴、誇獎、玩耍和道歉來滿足孩子童年的內在需求,擁有一個健康成長的內在小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