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消费害苦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转变,许多年轻人喜欢超前消费,然而后患无穷。

“花钱一时爽,还钱被吓慌。”这两年,在长沙某公司上班的小平深刻感受到了这句话的意思。

“双十一”那天,小平在网上“借钱”消费,狂购10多件物品。“双十一”过后的第一个月, 4500元工资刚一到账,他立即把钱全部还上了花呗欠款。

“刚拿到工资,转眼就没了影。”这时他才发现,花钱之后带来的快感,荡然无存……

一天花光就一个月的工资,下个月可不能再超前消费了!小平暗暗下了决心。

小平是一名90后,大学毕业后来长沙市一家私企上班,工作刚刚两年时间。除了上班、休闲和朋友聚会之外,他最喜欢在购物网站购买一些衣服、生活用品之类的东西。

特别是在去年“双十一”这一天,小平买了羽绒服、加湿器等10多件东西。“这一天网上商品的打折力度特别大,我就不知不觉地买了不少东西。”他用花呗进行了支付。

“双十一”之后,小平陆续收到了10多件快递。2020年12月,收到了支付宝的账单信息,花呗账单需要还款4500元。

此前,小平也用过四五年的花呗。他在淘宝上购物,默认的第一付款方式就是花呗。“这种付款方式挺方便的,而且一年比一年的花呗额度还在增加。”在花呗消费的钱只需要第二个月的9日之前还款就可以。

以前,小平每月在花呗的最高消费控制在1000元左右,等他发了工资后,还起款来也没感觉费劲儿。

没想到,“双十一”这一天,小平没有控制住自己,一下子花超了。

看到这个账单之后,小平惊呆了。原来,她在不知不觉中花了这么多钱。细细算来,12月份一月的工资刚够还账用。

12月怎么过呢?小平身上已经没有生活费了。没办法,小平只得向父母求救。“自从上班之后,就不好意思再向父母要钱。这次不得已,又跟父母要了1000元的生活费。”

整个12月,小平过得非常“艰苦”。他不敢和同事外出聚餐,不敢买东西。

“花钱的时候爽,还钱的时候哭。”小平体会到了超前消费的苦。父母生病,他拿不出一分钱来。

还有小张,她是一名白领,在她的日历上,每月有3个日子是用红笔圈出来的。

“9日还1000多元的花呗,30日还1000多元京东白条,每个月1日是发工资的日子。” 小张对这3个日子格外敏感。

尽管一个月的固定债务有2000多元,但在刚刚过去的元旦,小张还是送给男友一台价值3000元的手机。“这个钱也是用信用卡透支的。”

小张习惯了这样的借钱花生活,“看见喜欢的就买,基本上是这个月花光下个月的收入”。

有时候,小张的爸爸妈妈也会质疑她的消费方式,小张面对“落伍”的父母,还会振振有词地解释:“开心最重要,现在借贷平台那么多,先买完再慢慢还吧。”

开心归开心,小张也为“超前消费”付出了代价——工作两年,不仅没有存款,反而经常入不敷出。

前几天,小张的父亲生病住院了。小张想要给家中拿回点钱的时候,才发现手头空空。“上大学的时候都是父母给我钱花,现在我工作好几年了,没能给父母拿去钱,我觉得特别愧疚。”

经过了这件事之后,小张也在不断地反思自己这种“超前消费”的方式。

多数使用者表示,他们使用的额度不大,每月使用额度在1000元左右,只购买日用品,还起账来也没有那么费力。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被“提前消费”套住,更有人因网贷陷入悲剧。

2019年,长沙一大学生因还不起网贷,为逃避现实欲跳河自杀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

为了满足年轻人迅速增长的消费欲望以及超前消费的火热市场,现如今一些鱼目混珠的借贷产品开始出现在市面上,并借助各种各样的营销方式,渗透进年轻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