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的損害

  之前有個明星穿禮服,然後估計就“社亡”。大概在養成系明星之後,私域的權利就膨脹到能決定一個明星的“星途”。

  而正因爲賦權,才造成新聞裏的明星像是螞蟻一樣。拿着放大鏡去看,然後一擁而上的說這個、講那個,明明是一些欣賞的,卻成了衆人的指向標。

  不僅科技的4k屏讓明星對醫美開始焦慮,還有放大小事導致的羣體緊密化、黏連化,讓明星成了審判下的,好像人人都能佔據“完美”高地,對明星的可有可無、可大可小的事情,一棍子打死。這樣人們難以滿足,所以不快樂。而輿論又把這些導向明星、話題、捧星,和一個循環。

  在消費社會的發展中,精緻的利己主義下,人們對待“完美”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明星的寬容、容忍越來越低。“少女感”不就是橫行好多年的“女明星”標籤嗎?現在卻用當時津津樂道,看得口水直流的圖片,去攻擊別人。

  之前的男女的矛盾,從一系列的事件,導致男女間的鬥爭激化,反而互貼標籤,越來越混亂。爲了資本而引進新的市場,市場沒開拓完,反而造成男女關係問題,而生育率等等又下降。

  而演員功利化,飾演一些不適合的角色,難道不是因爲現在身份的貶值速度慢於演戲的變現速度嗎?

  浮躁的人們,功利的計算從花費的時間中能得到多少快樂,而成了判斷的人。明星的捧,成了衆人的互相。

  現在這麼分明,不是因爲人們的淪喪,而用虛無縹緲的東西來鞏固僅有的資源。

  好像現在一點苗,就能消失整片草原。而即使充當管理角色,電視劇、綜藝的水平還是原來的迎合和搞笑,又有什麼意義呢?

  明星現在和之前一樣的,可是卻像是在權利力量角逐。現在社交軟件流行,人們都想有個發聲的機會,而跟着輿論去說明星是什麼魔聲阿?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