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誌】科舉制度下的讀書人:用生命攀爬,白首不退,至死不悔!


羅振宇在《羅輯思維》一書中講到兩個事兒:

1795年,乾隆皇帝登基六十週年,下令調查全國參加科舉考試的老齡儒生人數。一調查發現70歲以上還在考科舉的122人,80歲以上還在考科舉的而且把三場都堅持下來的。居然還有92個人。

再往前推差不多百年,1699年,康熙年間,廣東順德人黃章99歲還在下考場,自己連燈籠都提不了了,讓自己的曾孫子提着一個燈籠,燈籠上寫着4個大字,“百歲官場”。有人恭維他了不起,人生輝煌,他說:“這算什麼呀,這不是才相識嘛,三年後我還要參加會試,我人生的頂點應該是102歲才能達到的。”

康乾盛世中,這麼多、這麼高齡的儒生還堅持在科考路上,這確實很讓我震驚的。

我不禁要問:科舉制度爲什麼有這麼大的吸引力呢?

羅胖子在這本書裏中給出了答案:

只要你考,就意味着你有可能,你有奔頭。

對於很多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讀書人來說,只要努力讀書,堅持參加科舉考試,就有可能獲得“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的無限榮光,就有可能實現“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朝看盡長安花的”萬般風流,就有可能實現“ 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巨大階層躍遷。

這樣的科舉考試怎麼不令寒門士子心醉神迷呢?即使是貴族子弟,大概也禁不住誘惑啊!

唐代宰相薛元超出生於貴族,十幾歲襲爵後,當了多年宰相。這個從生到死始終處於高光之中的人物,一生中最最遺憾的卻是——沒有考一個進士。

由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儒林外史》裏的范進周進,羅胖子提到的黃章等,無數的高齡儒生,爲什麼都會在科舉考試中消磨一生的時光,耗盡全部的心血——因爲在那裏,有無限的榮光,有階層躍遷的可能!

難怪有人感慨:“科舉考試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

自隋文帝楊堅創辦科舉制度,到1905年科舉制度廢除,其間1000餘年,無數的讀書人枯坐書齋,皓首窮經,孜孜以求,至死不悔。

用一句話概括科舉制度下的讀書人,那就是:用生命攀爬,白首不退,至死不悔。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