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和生命力

      生命本性是在無止境的向上奮進,是在爭取生命力之擴大,再擴大,爭取靈活再靈活,爭取自由再自由。只有這樣的追求和實踐,生命纔有各種可能性,遵從這樣原則的生命纔有了更好的存續和發展。社會活動也好,科技發展也罷,只要遵從這種規律,就會有非富的表現。同樣,金融投資也具有這樣的屬性。

        生物一定要不斷吸收同化,與其外界環境各種因素髮生關係,又不斷分解質釋放出能量來來活動,必如此,纔是活生生的生物。在金融領域參與投資也是如此。如果你總是空倉,或者持續空倉,不參與到金融活動中去,也許你會保持不虧損,但同時你也失去了與金融社會交流的機會,並接收其反饋。如果這樣,至少在金融或投資領域,不成其爲一個有生命的活動者。生命之力的金融屬性就不能在你身上擴大,再擴大,也不會向上奮進。所以,生物也好,生命也罷,是不應該被其機體所限的,不能僅僅徒求生存和繁衍。換句話說,不能只求安全和安逸,要有所創造。

      如何去創造?首先你得有主動性。主動性這個東西又是相對的,物理概念中有一個慣性,也就是說如果沒有阻力,一個物體會保持原有的狀態運動下去。人類這種特殊的生命,它本身就有創造的自覺性或者稱之爲衝動。但是因爲太過於追求生存安全,就會產生利害得失的計較,一計較就有了阻力,阻力出現主動性就會降低,甚至消失。幾萬年前我們在自然界裸體生存,自然需要計較得失與自然界進行拼搏,以求得生存。但是當今社會單純生存的壓力應該是大幅的降低了。但是我們利害得失計較的基因反而強化了。這就讓我們失去了向外探索創造的主動性。

      主動性具備了,那我們就會有計劃的概念,所謂計劃就是設定一個目標,圍繞這個目標去不斷的探索和實踐,與周圍社會發生緊密的關係,得到反饋,糾正錯誤,繼續前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取得經驗,總結規律,形成記憶。最後,我們在探索自然過程中形成了知識。當我們走到了這一步,就成了所謂的知首。知者,知道事物與我的關係,知道事物與事物之間的關係,而一切關係意義都是有待貫通,前後左右再來再認識。在這個循環往復的過程中,那些不以人們意志爲轉移的客觀規律,一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就產生了。

      當然,這個過程中還有一個自覺性,在參與其中。什麼是自覺?可以通俗的理解爲念頭、覺察、靈感,一切的意圖、想法都是自覺的,不自覺,哪來的意圖可言?自覺反映在人和物的關係上,就是不自欺,怎麼理解不自欺?換句話就是“是是是,非是非”,不會因爲功利心和刮害得失而去主觀的改變“是和非”。比如說在投資上當你方向操作錯誤後,那就要大膽的承認這種錯誤,而不是找一切理由去規避這個錯的責任。當你有了規避責任的心理活動時,那就產生了功利,或者是計較的心態,這就不是本身的自覺。所以,自覺心投射到外面就是科學的精神,那就要以力求真,清除爲物,自覺明強。

        回頭總結今天的心得,想到香帥老師的一個觀點:“中國最大的安全資產是人民羣衆對增長和安定的追求,併爲之付出的努力”。這不就是生命基本的邏輯嗎?那隨之而來,我們就應該有這樣的結論:“突破生存和繁衍侷限的生命活動纔是有未來的生命,你爲此所做的爭取也就有意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