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帆齊微課(61)放學晚回家的孩子,真懂父母的心嗎

下午6:50左右,左腳剛踏上公交車,只傳來“碰碰碰”書包拍打背面的聲音。

剛刷完卡,“咚!咚!”跳上兩個熊孩子,他們彎着腰猛喘了幾口氣後才刷卡。

好不湊巧,他們就坐在我的後面。其中一個坐好之後,說要給媽媽打個電話。

“媽媽,我在學校跟同學打球,現在纔回來。家庭作業我在學校已經寫完了。”

另一個孩子說,借你的電話也跟我的媽媽打一個。

“不錯,一打一元錢。”

那個孩子默默的不做聲了。他又問:“你不是有手機嗎?”

“被我爸爸把我的手機摔了。”

“你不是說你爸爸最好嗎?”

那個孩子帶着不屑的語氣說道:“他最好?!”

這孩子說:“給你手機,給你媽媽打電話。”

別人打完了電話之後,他還要問一下人家媽媽是怎麼說的。

他說:“我的媽媽首先嘆了一口氣,然後叫我快點回家。”

看他們的校服,不像是公交站臺附近學校的學生。推測,可能在學校打了會球,然後就不知道怎麼玩到這裏了。

咱們市裏學校大概五點到五點半左右放學,他放學之後寫完了家作,又打了球,再晃到這裏,總共花了大概一個半小時。

一個半小時他們能把這三件事做好,說明辦事的效率還挺高的。

如果效率不高的話,要在一個半小時內完成這三件事,只能說明球只打了一會兒,作業是互相幫忙,在哪兒玩花了大多的時間,纔對。

每個媽媽一下班,急急忙忙的趕回家,就是爲了給一天學習的孩子做頓豐盛的晚餐。

誰曾想到,飯做好了,孩子還沒回來。這時的家長得有多擔心呀!

像上面這兩個熊孩子,只是偶爾出現這種狀況,倒也情有可原,如果是經常出現,家長有必要設門禁。

一個知道體諒父母的孩子,放學後會立馬回家,免得父母擔心。

一個對自己負責的孩子,放學後會立馬回家,目前這階段學習纔是她最重要的事情,需要及時回到家複習、鞏固當天所學知識,完成家庭。

不管是在學習上,還是生活習慣的培養上,大人們都得要求孩子們持續性的自律,而不是間歇性的自虐。

想知道孩子晚回家的真實的具體的原因,你可以去跟蹤一下你的孩子,他放學後都去幹了些啥?

有一個外甥,特別的調皮,經常要到晚上七點之後才能回到家。姐姐就跟他說:“只要過了晚上七點到家,就別喫晚飯。”

餓了幾次之後,姐姐又心疼,她很想知道她兒子每天放學到底去了哪裏,決定跟蹤他兒子一回。

出了校門之後,他兒子也不搭公交車,就跟同學,嘻嘻哈哈的手搭着肩一路打鬧,她兒子幾乎把所有的同學都送到了家之後,鑽進了家附近的遊戲廳。

等到他幾局下來之後,“哈哈”又是晚回家。姐姐就問他怎麼又回來玩了。他說:“有些不懂的題在學校問同學。”

他家的這個兒子,從小學到初中,家庭作業確實不要家長操心,記性好,背的東西他自己背,不想學的東西,只要在學校被老師罰了,他都能把知識點拿下。

以前,姐姐還逢人就誇:“我孩子的作業從來不要我管,他自己在學校就已經完成了,只要我籤個字就行。”

自從跟蹤了幾次之後,他發現他的兒子只是仗着自己的聰明而已。

但是姐姐想糾正進入青春期的兒子的這個壞習慣,真的比上蜀道都難。

小時候該立規矩的時候,你不給我立,該陪伴我學習的時候,你不陪。憑什麼現在給我立,我已經長大了,由不得你控制了。

進入高中後的外甥,成績是一落千丈。

可見,小學、初中還能仗着自己的聰明,考出點好成績。到了高中,沒有好習慣的支撐,再聰明的腦袋也啃不下那高中知識。

大人們應該相信孩子,尊重孩子,但也不能一味的聽孩子的一面之詞。

要從細微處觀察孩子的點滴變化,瞭解他們行爲的真正企圖,於孩子於大人都是百益而無一害。

衡量一個人的成功,不能光看他的事業,還要看他是不是一個好爸爸或好媽媽,是否培養出了一個品性端正的有出息的孩子。

沒有哪位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晚回家,不想讓自己的孩子晚回家,從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先入手,持續性的自律,孩子開心,父母安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