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合適的目標,讓成長更順暢

小胖小的時候,每次我計劃好帶他出行,他就會在前一天發燒。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我非常煩躁,每當要出門前就會絮絮叨叨地說,“千萬別生病啊”,往往就是這樣的碎碎念,讓原本活蹦亂跳的小胖,很快就成了霜打的茄子。

後來,我改變了策略,絕口不提出門和生病,按部就班地生活,直到出門前一晚,提醒小胖早睡覺才告訴他要出門,他果然再也沒有中招過。

這大概就是吸引力法則,也就是《祕密》這本書中的觀念吧。

在《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中,作者也做出了同樣的闡述。

你在抱怨的時候,其實是在吸引更多“爛事”進入你的生活中。

抱怨在我們生活中特別普遍。

比如考試成績不理想的時候,比如工作不順心的時候,甚至刷篇文章都有可能引發一場不大不小的抱怨。

爲什麼呢?

因爲我們習慣了將問題推到別人身上,這樣,我們就可以立刻從問題脫離出來。彷彿在說,“你看,不是我不努力啊,實在是環境不允許啊!”

這樣說的次數多了,即便只是我們憑空找出來的理由,也會被我們當做是真實存在的。久而久之,我們也就失去了奮鬥的激情,習慣了錯誤的人生。

我們都熟知的愛因斯坦,3歲時纔開口說話。他的父母一度認爲自己的孩子智力有問題,果不其然,上學後,有位老師對他父親說:“你的孩子將是一事無成”,並勒令他退學。

但愛因斯坦並沒有灰心,反而通過勤奮學習,努力挖掘問題背後的邏輯,成爲了傑出的物理學奠基人。

曾有青年問愛因斯坦,他爲什麼會收穫成功,愛因斯坦寫下了這樣一個公式:A=X+Y+Z,其中A代表成功,X代表勤奮學習、工作,Y代表好的學習方法,Z代表少說廢話。

愛因斯坦並沒有把時間花費在抱怨生活的不公上,而是努力尋求適合自己的方法,紮紮實實地學習,最終收穫了成功。

無獨有偶,晚清中興第一臣的曾國藩,也是這樣的人。

曾國藩最初六次科舉不中,遭受了不少白眼,他跟父親兩個人的經歷,更是成爲了鄉親們茶餘飯後的談資。若是他就此放棄,歷史必然會改寫,好在,他沒有放棄自己。

在被考官批了“文理不通”後,他嘗試對比學習法,拆解好的文章,與自己寫的文章做對比,找出癥結所在,在接下來的兩次考試中,收穫了“聯捷”的好成績。

成功人士,把精力花費在學習和工作上,即便是遇到難題,也會立刻想辦法解決。

普通人,則把精力花費在抱怨上,遭遇失敗,只會給自身找理由。

單純減少抱怨,遠離負能量的人,並不能讓我們收穫成功。想要實現“賺大錢”的目標,我得先給自己貼個標籤。

大部分人沒辦法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最大的原因是他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最近在看魚哥的知識星球,對“標籤”兩個字有很深的感觸。

在星球文章中,魚哥建議我們儘快獲得一個標籤,因爲人一旦有了標籤,就相當於有了前進的動力,以及目標。

我偏偏就踩了大忌,至今沒有給自己貼合適的標籤,也就是說看似我日更了一年,但最終要做什麼,思路還是不夠清晰。

這也就導致了我的潛意識裏,“想要”這個詞很迷茫。

爲什麼這裏單獨挑出來想要這個詞呢?

因爲書中對這個詞,做了三個層次的解釋:

第一種層次是:我想要變得富有。

第二種層次是:我選擇要變得富有。

第三種層次是:我致力於變得富有。

這三個層次就有點兒厲害了。爲什麼呢?

因爲只有內因發生了變化,外因纔會隨之改變。也就是說,只有當你決定全心全意創造財富,變成一個富有的人的時候,你才能毫無保留地做事,想盡辦法成功。

回顧一下自己的成長經歷,可以用“胸無大志”四個字來形容。

儘管我現在在謀求變現的方法,所求也不過是賬單還得不那麼喫力。所以,當我發現,哪怕自己不努力,節省一點開支也可以過得不錯時,人就完全鬆懈下來。

就像前幾天小夥伴們在羣裏說萬萬,每次把一件事做得有點兒苗頭了,就鬆懈了,我比起她,大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吧。

我開始有點兒明白了,不是我能力不足,也不是我讀書讀得少,而是內在驅動力不夠。這是無論我再讀多少書,上多少課都沒法改變的。

怎麼辦?逼着自己走到臺前去。

記得魚哥曾說過,他之所以幹銷售,是因爲他本身也是一個不願意“拋頭露面”的人。但正因爲他幹了銷售,直面自己內心的恐懼,纔有了後來的高速成長。

我怕的是什麼?是失敗後,成爲別人的談資。

如何改變?

勇於站到臺前,宣傳自己,大聲跟別人說,我在做什麼。

也許有人會說,既然害怕儘量避免就好了。就像孩子如果害怕高,我們還會專門帶他去高處練膽量嗎?

“恐懼,是一種人類及生物心理活動狀態,通常稱爲情緒的一種。恐懼是指人們在面臨某種危險情境,企圖擺脫而又無能爲力時所產生的擔驚受怕的一種強烈壓抑情緒體驗。--百度百科”

實際上,我們需要面對的,是“無力擺脫”的現狀,而不是事件本身。

就像我的父母前幾年都生了大病,但兩人在面對疾病時表現出來的完全不同的態度,讓他們現在表現出了不一樣的狀態。

老媽大大咧咧的,根本沒把生病這件事當回事。儘管治療的過程中也有不少不良反應,但她從不多想。有時間就刷手機,打牌,研究股票,儘量轉移注意力。她的治療效果非常好,如果不知道的,完全看不出她曾經生過重病。

但老爸就剛好相反,他擔心的事情特別多,總是活在悔恨當中。常常在想,如果當初不怎樣這樣就好了。可是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後悔藥,他這樣的情緒,只會讓自己在壞情緒裏越陷越深。

作爲旁觀者的我,特別佩服老媽的心態,也在積極向她學習。儘管我也想幫助老爸,但心態這件事兒,除了自己,誰也沒有辦法。

當我們調整好的心態,確立了爲之奮鬥的目標,就一定能收穫成功嗎?

作者說:“不一定。”

大部分人會選擇小玩一下。爲什麼?第一,因爲害怕所以只想小玩。第二,因爲他們覺得自己很渺小,沒有價值。

作者曾確立了開一百家體育用品分店,影響成千上萬人的目標。因此,他賺了大錢。而比他起步晚半年,只想開一家店的人,只是賺了不少錢,過得比之前舒服了一些。

其實我們大多數人,都存在這樣的心理。做事時,會有自我保護意識。也就是我們會盡量選取風險小的事來做。

就像我之前練習做麪包和蛋糕。朋友們在我圈裏點贊評論,讓我特別有成就感,所以哪怕做失敗了,我也會調整配方,想辦法做好。哪怕沒有做生意,我也很高興。

正因爲有了這樣的想法,才導致自己沒有“事業有成”。

爲什麼呢?因爲我在初入烘焙行業的時候,就爲自己規避了風險。

我把目標設定爲:讓家人喫得更健康爲目標。所以至今,這門手藝,也只能算作是愛好。

如果一開始,我的目標是做健康的美食,讓更多人喫到健康的麪包和蛋糕,是不是結果就會不一樣呢?

當然我們確立目標的過程,並不能單純以金錢來衡量,而是應該儘量符合SMART原則。

也就是確保設定的目標符合以下五個原則:

1. 目標必須是具體的(Specific)

2. 目標必須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3. 目標必須是可以達到的(Attainable)

4. 目標是要與其他目標具有一定的相關性(Relevant)

5. 目標必須具有明確的截止期限(Time-bound)

如果你現在只是一個普通的工薪階層,今年訂下1個億的小目標,肯定也只是過過嘴癮罷了。

但如果你的目標是,年底前找到適合自己的副業,實現副業變現2萬元,是不是更容易實現呢?

總之,我們做事情,不能盲目入場。先給自己貼一個標籤,在此基礎上,把目標定得稍微高一些。

目標確立後,不要單純只是嘴上說說,寫在私密日記裏,還要告訴身邊的朋友、親人,讓他們做監督。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你半途而廢,畢竟爲了面子,你也得堅持下來,不是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