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经历不是成就你的“元凶”

有一句话叫做“过去的经历,成就了现在的自己”。

以前我深以为然。

若不是生活时代的限制,教育资源的欠缺,我一定会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

这曾经是我的心声,但实际上,并不是“经历”的错,而是我们自身“认知”的问题。

“你会发现高考650分的人和450分的人书单基本上是一样的。书单本身并不能造成知识体系的差异,甚至接触信息的数量本身也不能。”--李叫兽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当大家的教育经历,生活环境大致相同时,唯一能造成差距的,就是我们的认知。

既然我们曾经的认知没有让我们达到想象中的高度,想要实现自我突破,就必须放弃一些“不对”的思考方式,转而接受和采纳“全新”的逻辑。

我们要如何找出自身的不足,加以改正呢?

哈维·艾克的这本《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给出了答案。

这本书与其说是关于学习,还不如说是关于“抛开你所学到的东西”!因为你一定要认识到,就是你自己原有的思考和行为模式造成了今天的你。

想要达到“脱胎换骨”这一目的,第一步是,丢掉“自以为是”的旧观念。

比如我一直觉得自己不会炒股,不会理财。

原因很简单:当年股市大火,全民炒股的时候,老妈兴致勃勃地入了场。尽管她入的时机有些晚了,但那时,只要愿意入场,短期内都赚钱。

可是大家都是买涨不买跌,股市涨得越厉害,大家追得越凶狠。甚至那段时间里,包括电视上的“大咖们”在内,都不认为股市会一下子跌得那么惨。

所以那时,只要我放假回家,老妈就跟我念叨股票,甚至还萌生了让我也炒股的想法。她觉得我好歹也是大学生,脑子要比她灵活,学一学肯定没问题。

说实话,我也动心了,谁又不爱钱呢?于是,趁着假期,我买了一堆书回来看。

当然现在我知道了,股票不是你看几本书就会买的,但那时候真的当做考试来对待的。我把书看了几遍,做了笔记,当我自信满满去看大盘的时候,人是懵的。

还不等我适应过来,股市跌了。跌得那个惨啊,“股票”成了很多家庭的禁词。

身边的很多家庭,因为股票闹得鸡飞狗跳。虽说我家也损失惨重,但好在老妈心态很棒,多次倒手,过了几年终是回了本。甚至几年下来不间断地炒股,老妈还从中赚到了一点儿钱。

可是与我而言,股票是一个可怕的存在。

每当我想要研究股票的时候,就会想起曾经家里惨淡的氛围,就这样,我给股票贴上了“坏人”的标签。

只要有人跟我提股票的事儿,我就会说,我不会炒,心态不行云云。

实际上,在我的认知里,股票是能让人“妻离子散”的坏人,是万万碰不得的。

当然,我并不是鼓励大家去炒股,只是阐述一个事实:我们大多数时候所谓的经历,可能只是一个时期的情感累积。正向累积,让我们越来越自信,负能量的累积,只会让我们越来越悲观。

我们做不好一件事,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是因为没有确立好目标。

想法产生感觉,感觉产生行动,行动产生结果。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一个词——“财富蓝图”。

什么是财富蓝图?

我们都知道盖楼的时候需要有设计图,那么财富蓝图也就是你对财富采取的态度和计划,也就是“财富设计图”。

既然是设计图,它一定有固定的操作程序。就像盖楼房,丛然你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建筑师,也没法凭空搭建,一定是要从打地基这样最最基础的小事上着手的。

于我们的财富蓝图而言,这最最基础的小事,就是元认知。

比如我以前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姑娘家家的,找个家附近的工作,朝九晚五,钱多少不重要,方便照顾孩子”。

甚至现在,小区里很多阿姨得知我全职在家带娃,都会说一句,“这就对了,照顾孩子才是最重要的。把孩子教育好了,比什么都强”。

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的观念就是:找一个能让我貌美如花,他负责赚钱养家的男人。

最后的结果是,先生的工作不算好也不算坏,一家人生活没有问题。如果想要更进一步消费,就不得不揹负一些账单的分期。

也因为“貌美如花”这一条,让我养成了很不好的消费习惯。每当我想要花钱的时候,还都会给自己做心理暗示,比如“我买的都是吃的”,“我又不买化妆品和衣服,在吃上讲究点儿怎么了”……

这是一个恶性的闭环,想要变好,就要修正自己的“金钱档案”。

比如我得把根深蒂固的念头丢掉,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相信自己的收入一定能超过先生的工资。

比如上面提到的股票事件,它是没有正面意义的,我必须要放弃它。

总之,我要用尽一切方法,让自己坚信,只要愿意去做,去付出精力和时间,一定能彻底改变当前的状态。不仅仅是生活质量提高,在精神世界也必将获得极大的满足。

那么最先需要改变的,是“跳出舒适区”。

如果你的动力来源并不是正面的,例如你是处于恐惧、愤怒而想致富,或者只是为了“证明”自己而想努力,那么你的钱永远不会带给你快乐。

作者在训练课上问学员,“认为恐惧是追求成就的最大动力的,请举手”。没有几个人举手。但他换了一种问法,“认为安全感是追求成就的主要动力的,请举手”。几乎所有人都举手了。

实际上,恐惧和安全感就像是保温杯“保冷和保热”两个功能,它们有着共同的原理。无论你是追求安全感,还是出于对恐惧的认知,归根结底,都是你缺乏底气的象征。

之前看过刘润老师的文章《成年人的安全感都是钱给的》,文章中并没有夸大钱的重要性,因为并不是你有钱就能消除恐惧,就能让你感到更安全,相反,有了钱只会滋生出另外一种恐惧。

当你没钱的时候,你可能会说不敢生病,不敢倒下……

当你有钱了,你可能会害怕失去这些钱,或者说有人拿走你的钱……

我们真正害怕的,是“害怕”本身。

就拿创业这件事来说,我们不是害怕创业本身,不是害怕打破朝九晚五的作息,而是一直在想万一创业失败了怎么办?

钱没了,面子也没了,那样的生活简直无法想象,太丢人了!

因此得出了一个结论:这样挺好。

可能有人会觉得真正创业的人毕竟还是少数,那我们就用书中很形象的案例来做补充。

我们都了解空调的运行原理,开机后,只有当你的室温达到了设定温度,它才会停止工作。夏天,你的室温设置20度,开窗造成屋内温度升高,空调就会启动,帮你降温。冬天,室温设置在25度,开窗造成室内温度降低,空调就会帮你升温。

想要将室内温度调整至某一固定数值,我们要做的就是调整空调的设置温度,而不是单纯的开窗户关窗户。这就说明,外在的表现是与内在变化分不开的。

这种内在的变化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但如果我们不从细微处入手,又很难有收获。毕竟如果我们不真的把目标设定成“赚很多很多钱”,又怎么能指望幸运女神的降临呢?

于是,在书的第一部分中作者给出了这样的行动宣言:“我仔细观察我的想法,而且只接受那些使我更有力量的想法。”

这让我想起了曾经在《小狗钱钱》和社群中听到的,“成功日记”和“感恩日记”。

这两样都是为了帮助我们的内心快速成长,更加强大的有利武器。之前我也曾尝试记录了一段时间,很可惜流于了形式,现在是该重新拾起来的时候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