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築的廢興

1.校園古建築何去何從

無論是我國學校古建築中的雕欄玉刻,亭臺樓閣,還是西方學校古建築中的精妙細緻、莊重肅穆都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他們該何去何從呢?是維修保護,還是拆除重建,這是一個難以給出確定答案的問題。但是有一點我們是可以肯定的,古建築的獨特韻味絕對不可以丟掉。

以中國古建築爲例,作爲一個擁有厚重文化底蘊的國家,如果丟掉了我們校園古建築裏的那股韻味是極其可惜的。因此對於古校園的保護是極其必要的,讓那些有特色的擁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校園建築遺留下來。蘇州十中便是處理得極好的古代校園建築,由古園林直接改造而成。當然也不是一味固守保留,如果過於陳舊,完全沒有整修保留的必要,我們也只能不得已地把它拆掉,建立起新的建築。但在新的建築中留存下一些歷史的元素,可能文化留下的足跡,也有可能是歷史遺留給我們的珍貴記憶。在一些小設計上保有文化的獨特性和鮮活性。

2.科技勢在必行

我們對科技並不陌生,“模具製造”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屬於關鍵階段。科技這個詞源自希臘詞根techne,最初有機能適應的意思,即造並使用工具以適應和改造我們所處的環境。人類和他們的創造之間的現代關係,從實用信度來講,是科技引發的社會經濟的重大變革。

是什麼引發了這些變革,它對建築和環境之間的關係意味着什麼?  社會學家們很早就意識到,科技具有創建和破壞兩面性:馬既可以用米運貨物,也可以作爲戰車在戰場上使用;鐵的用途可以是製造鐵犁,也可以是做成刺刀;核電既可以成爲城市能源,又可以把整個城市夷爲平地。這種兩面性令我們得出下列結論:科技不是中立的;工具一旦被製造出來,對製造者和使用者都會有所影啊。希望科技能夠真正滿足所有物質和感情的需要,儘管有大量證者證明這是不可能的,解釋了爲何少有人討論科技的負面影響。 科技決定論斷言社會福利完全依賴科學發現。該理論關注變革,而非這種依賴所引發的後果。

科技深刻地影響了一一個社會的文化、政治和心理狀態,反過來。科技也由它所釋放的社會經濟力量所塑造。工具及其製造者們是使用者身體和精神的延伸,工具及其製造者之間原始的、內化的動黨關係。可以部分地解釋爲很少有人討論在建築設計中使用計算機所帶來的影響。就像過去曾今出現的工具一樣。計算機固化了我們對世界的瞭解以及我們對自己在世界中定位的認識。它不僅僅是一種務實的達到目的的手段或塑料和金屬的組合。它還是在世界共生性重建中的一個虛擬構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