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在桥上曰,逝者如斯夫

题目: 《孙在桥上曰,逝者如斯夫》

【夜花晨拾(10)】

作者:曲润琏

时间:20210117

齐二烨(1915.1.5—1995.5.29)的夫人黄翠英,一度因高寿而闻名于胶东的这个小村庄。她生于1921年11月14日(农历辛酉年十月十五),逝于2011年9月19日(农历辛卯年八月二十二日),享年91虚岁。

其实黄翠英这个名字,是二烨给起的。黄氏出生的年代里,胶东农村的规矩,女子仍是只有小名、没有大号的。新中国成立后,要办理户口本、身份证之类的,于是二烨上报黄氏名字为翠英。但是,直至黄氏去世,也没人真的以“翠英”称呼她,这两个字,只凝结在户口本和身份证上,成为家史资料的一部分而已。

黄氏临去世那几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八九点钟,半村的人成群结队来她家向老寿星拜年。磕头的磕头,问好的问好,一批又一批,加起来二三百人总是有的,蔚为壮观。这么多人来拜年,一来因为黄氏年高,二来因为黄氏的儿子二十多年来在村中勤于助人,广播善缘,乡亲们借机还之以礼。

黄氏出身富足农家,自幼也算娇生惯养。与二烨成婚之初,因对夫家不甚满意,胸闷不适,借“烟”消愁,自此学会了抽烟。但是婚后的黄氏,一心陪着二烨,一同起早贪黑,辛勤劳作,同时持家严谨,教子严厉,一丝不苟,颇为人所称道。

黄氏年轻时不停劳作,奉养婆婆,伺候丈夫,还要照顾七个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家里家外,其中辛苦可想而知。单是孩子们那些必须手工缝制的衣裤、鞋子,就足够黄氏每晚做针线忙到深夜。黄氏后来累得每个手指关节都呈肿大状态,直至临终前也没有消退。

黄氏聪颖过人,年轻时风风火火,做事好胜,喜欢出头。四邻八舍常有老太太小媳妇登门求教,从家务、女红,到婚姻、育儿,甚至某家的鸡鸭跑丢了,也来问能否帮着推测一下哪里可以找到。黄氏乐于帮助或开导,喜欢成人之美。所以,黄氏在同辈妇女中,也曾算风云人物。

到黄氏的七个子女,全都成家立业,历史的车轮已奔至1980年代。这时候,属于黄氏的时代已然过去,她总算有了较多的闲暇。

二烨病逝后,黄氏在世的儿子,只余稼芾一人了。黄氏很快被接到儿子家中,由儿子一家独养,安享了16年的晚年时光。这时期的黄氏,经常盘腿坐在炕上,守着自己的三大宝物:木头烟盒、水杯、收音机。木头烟盒,是三女婿给做的,三女婿是个勤快而孝顺的木匠。水杯是孙子给买的,孙子已然成年,在外工作。黄氏经常就这样听着国家大事,不时喝口水、抽袋烟,沉着脸,分析着事理,思考着人生;像一只老得牙齿七零八落的老虎,又好似在演绎着曹操的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黄氏直到八十岁,仍能自己穿针。直到九十岁,也不耳背,而且头发只是花白,仍有青丝夹杂其中。但是最后几个月,她已无力起床,穿上了孙子和孙媳妇给买的成人纸尿裤。

孙子齐联每每从外边回来,都会到奶奶炕上,陪她几小时,甚至陪她一宿,听她絮絮叨叨说说话。齐联发现,奶奶年轻时的事,她在几年时间里会唠唠叨叨反复说上十几次,但几乎每说一次,都会丢失一些细节;说到后来,只剩下最关键的情节了;最后几次,她甚至能误将齐二烨描述成是“你(齐联的)爹”。齐联悟到,起初,是事情在这个世界上发生、成为过去式、消失;后来,是事情只存活在老人的大脑里;现在,这些事情正在一点一点从老人的大脑中永久消失。

我国发行新的一元硬币时,黄氏偶然见过一枚,很喜欢,大概觉得这是现代的“袁大头”。可能令她想起了当年用嫁妆换回1000个大洋、进而赎回丈夫一条命等陈年往事。于是,齐联下次回家时,故意带了几十枚全新硬币,赠给奶奶把玩,老人欢喜地收了起来。

黄氏离世五六年后,齐联偶然知道了另一件事。原来,黄氏逝前16年,离开自己的小屋彻底搬到儿子家的时候,自己的一些锅碗瓢盆,除带到儿子家中之外,也拿出些来,分给了几个女儿。后来大女儿的孩子,急事缺钱,拿着其中的旧碗,卖了几万块钱,据说因为是古董。黄氏一生,直接或间接帮助了多少人啊!

黄氏去世时,无病无灾,属于瓜熟蒂落,村人称之为“喜丧”。儿女和孙子孙女们虽然不舍,但也觉得,对于长期卧床、只能用纸尿裤、神志已经不太清楚的老人来说,离开未尝不是老天安排的一种解脱。

后事处理完毕,家人突然想起,老人似乎应有千余元的现钱和硬币。但是,家人遍寻未见。齐联想起自己结婚前借钱买房时,奶奶偷偷问,“把我的钱给你吧?”当时齐联坚决不要。可想而知,在其他孩子手头拮据时,老人必然同样慷慨吧!所以,老人的那些钱,应该早已渐渐赒济了儿孙。

黄氏父母百多年前的万贯家财,黄氏年轻时丰厚的嫁妆,黄氏一生使用或经手的新物古董、旧币今钱,连同那些旧人旧事、旧哭旧笑、旧喜旧悲,都化作了过眼云烟;一如黄氏晚年时,手指间香烟升腾的袅袅,口里吞的云,鼻孔吐的雾。

齐联只把黄氏晚年天天守着的、饱经烟雾薰染的木质烟盒,留了下来,存念。黄氏其他的衣物被褥生活用品,有的被家人带到墓前付之一炬,有的被齐联带到村东大河的桥上,投到了滔滔水中。奔腾不息的河水,不止载走了属于奶奶的东西,也载走了属于奶奶的时代。那句话突然跳了出来:孙在桥上曰,逝者如斯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