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隨筆

在愛的面前,靈魂都是平等的,無論貧富貴賤。記得在五歲那年,第一次聽到母親說出這樣的話,當時我瞪大眼睛看着她手中的《簡愛》想這句話可能是來自書中。

外婆在一旁跟母親說:女孩子應該知書達理,這部書要讓她看看。

母親說:“她還小,這書她看不懂,況且還是英文。”

外婆說:“慢慢都懂了,我來教她吧。”

母親說:“這樣也好,可以跟着你學學英文。”

………

我聽着外婆跟母親的對話,心裏想,這書跟童話書能有什麼不同?於是,我的家教第一課便是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

外婆年輕時曾去英國留過洋,母親也到國外上過幾年學,因而,她們都喜歡讀英文版的世界名著。說是能更好的把書讀透徹。

我看不懂英文,只能聆聽外婆用中文翻譯過的《簡愛》。她讀完一段,就翻譯過來給我講,我就像聽故事一樣。

在那間光線較暗的屋子裏,每到中午,外婆就會把搖椅挪到窗戶前,而我就坐在她面前。

窗外的陽光照進來。數不清的光線照射着那本外文版的《簡愛》讓封面上有了一層迷離的光暈。會有那麼一會,我彷彿置身在書中的某個片段裏。

書中的簡,是一個具有民主思想堅強個性的女性形象,無疑充滿着無限的魅力。她瑰麗而豐富的心靈及內在精神,在那平庸外貌的襯托下,顯得更加的燦爛。這是我在少女時期對《簡愛》的理解。

母親說我終於懂得了《簡愛》深沉的含義,可惜外婆已經去世了,不然會非常的高興,沒有白教我這個學生。

外婆的那張搖椅,似乎傳給了母親,她時常會坐在上面讀各種書籍。那部《簡愛》始終是她最愛看的書。有時我會像兒時一樣,坐在她面前,聽她給我朗讀書中經典的段落。

母親讀書的聲音跟外婆一樣,緩緩的,輕柔而甜美。也跟外婆一樣嚴肅認真,象諄諄的教誨,又象娓娓的談話。

有一天,母親向我提出一個新問題,簡愛的上帝是誰?

是誰呢?我茫然,無法回答。

我想起在荒野的約克郡有一所教區牧師的住宅,在荒野、在沼澤地帶,簡愛不幸而孤獨,永遠處於貧困和精神奮發的狀態之中。

還想到她在舅媽家寄人籬下的生活,被視寄生蟲,是個麻煩累贅。舅媽容不下一個自我意識極強的一個小女孩,被送到洛伍德慈善學校似乎也是必然。在洛伍德慈善學校,小簡愛在那裏得到了朋友,但是她卻仍然要忍受貧困的折磨和精神上的壓抑。

或許就是因爲生活的變故,和成長的環境,造就了簡愛的獨立和掘強。

再後來她離開學校,到桑菲爾德莊園做了家庭老師,遇上莊園的主人羅切斯特,並愛上他,等一系列的發生。

簡愛的上帝可不可以這樣說,她的上帝就是她的情緒?

我問母親,回答的是否準確。

母親笑眯眯地說:“是的。你看遍佈全書的每一章、每一行、每一節裏,幾乎都是,“我愛”、“我恨”、“我痛苦”……”

“正是這種情緒中所滲透的詩意美,纔會使你和外婆不知不覺地癡迷。”我插言道。

母親點點頭,繼續說:“我們從簡愛身上感受到同一種寂寞、痛苦,以及愛與恨的需要。與此同時,“上帝”便外升化一種性格、一種自我獨立的意識感。”

母親的話使我醍醐灌頂,終於懂得她爲何喜愛《簡愛》的緣由。還有外婆對這部書的欣賞,以及她對女性的自我認識。

如果我們對簡愛美的膜拜正是由於她性格魅力的話,那麼簡愛的人格魅力同樣在我外婆的身上熠熠生輝。 我這樣對母親說。

母親笑而不語,大概肯定了我的說法。

或許正是《簡愛》一書構成的詩意美和靈魂平等的思想影響了外婆,也影響着無數個女性讀者的人生觀;或許,外婆寧靜溫暖的家風薰陶和博愛情懷以及詩意境界也影響了我母親人生的審美和價值取向——

若干年了,她舉止間依舊是一派婉約的風範,剛毅卻在荷葉下潛潛地流淌,如同外婆爲我捧讀過的《簡愛》。

簡愛的個性光輝和平民色彩一直陪伴我走過童年、走過青春、走至今日。每一階段或許都變換着不同的色彩,但有一種東西始終未能改變,那就是:承襲家風,仁慈博愛,有一技之長,有利於社會。

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是我似水年華的行動指南。想到此,陡然升出一些詩一般的夢幻色彩,又燦爛又美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