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金岁月(二十三)

      寒假很快就过去了,同学们陆陆续续反回了学校,校园里又渐渐热闹起来。宿舍里的姐妹们也都回来了,只是张楠的床位还是空空的,好像一直在等待着自己的主人。杨小萌心里怅然若失,默默地叹了口气。

      大家都带回来了家乡特产,一起共享美食。郝美玉带了家乡的鲜花饼,江云遥带了美味的“精武”鸭脖,李晴给大家带了进口葡萄酒,林媛媛带了赫赫有名的“毛豆腐”,大家围着桌子边吃边聊,时不时传来欢快的笑声,宿舍里生机勃勃,杨小萌的孤单寂寞也一扫而空。

      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杨小萌的努力没有白费,她得了全优的好成绩。同宿舍的林媛媛不负“才女”的美名,也得了全优。大家纷纷向她们俩表示祝贺。

      杨小萌没想到自己成绩会这么好,连着几天心情都特别愉快,慢慢地又找到了往日的自信,从读书中获得了乐趣。

      90年代的中国,改革开放刚刚十几年,大地上洋溢着勃勃生机,各行各业不断涌现出“能人”,真正印证了中国人的老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们对人生的看法逐渐多样化起来,不再紧紧局限在考大学上。

      同学们对考试成绩的态度各个不同,有些同学认为,上了大学最重要的是要提高能力,不能象中学那样只追求分数,这样只会成为一个书呆子。

      抱这种想法的典型代表就是来自山东的鲁大明,他是当地的高考状元,高考成绩相当的好。只是上大学后,却一改往日热爱读书的理念,一心热衷于搞各种社会关系,跟学生会、老师、校外团体等,甚至包括校园小卖部老板都打得火热,俨然成为了一个社交达人。

      杨小萌看到他跟学生会的刘世强也经常称兄道弟的,关系很热络,鲁大明经常忙得连上课都顾不上,同学们都夸奖他个人能力强,而鲁大明也一副洋洋自得、踌躇满志的样子。

      他对学习成绩则不屑一顾,抱着只要不挂科就好的态度,整天东跑西颠忙的不亦乐乎,真的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相较而言,杨小萌整天泡在学校里,有些自惭形秽,她觉得自己只会读书,在能力方面似乎没有什么提高,感觉自己已经落伍,却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心里不禁有些着急,可暂时也想不到什么好的办法。

      那天她在校园里碰见了鲁大明,他正骑着一个三轮车,车上装着不少东西。原来他正从小卖部借了三轮车给学生会拉东西。杨小萌跟他打了招呼,他一副着急的样子说道:“我正协助学生会办事呢,忙着呢,回头见。”杨小萌望着他远去的背影还有些羡慕,感觉这才是未来大学生的方向。

      这次成绩一出来,鲁大明有一门课不及格,可他仍然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接着继续忙他手头的事情。

    杨小萌仍然在努力学习着,多年养成的习惯一时也改不过来,她还是觉得学习很重要。

      这一天在去上自习的路上,她看到布告栏里的一张宣传,原来是香港作家梁凤仪女士要到学校来做演讲。她一下子兴奋起来,这可是她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她盘算了一下,梁凤仪来的时间正好上英语课,她立马陷入了深深的纠结当中。

      她从来都没有翘过课,可她这次真的有点忍不住了。

      到了这天下午,杨小萌揹着书包去教室上课,可鬼使神差地走向了学校的礼堂。礼堂里已经挤满了学生,场面很是火爆。看到有这么多人跟自己一样,杨小萌心里稍微安定一些,一看已经没有座位,只好找了一个角落站着,怀着激动的心情等待着梁凤仪的到来。

      梁凤仪看起来是一个个头不高、外表普普通通的中年女人,说话慢条斯理,但演讲却很精彩,杨小萌深深记得她说的话:“一些年轻人问我,说我很努力了,可怎么总也进步不了。我就问他们你们吃饭了没有,睡觉了没有,如果两样都做了,那说明你还不够努力。”

      她头一次知道,原来世上还有这么努力的人,她一度以为自己已经足够努力,没想到还有更加拼命的人。这次的演讲让她觉得不虚此行,翘课也值得。

      下一次上英语课的时候,杨小萌还有些忐忑不安,但英语老师却略带调侃地在课堂上说:“上次上课的学生有点少,你们都去参加梁凤仪的演讲会了吧,机会确实难得,不过还得注意自己的学业啊。”说完若无其事地开始上课。

      没想到这次的翘课这么容易就过去了,杨小萌感叹,大学就是不一样啊,她想起了北大校长蔡元培提出的“兼容幷蓄”,很有种被尊重的感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