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而發:越是心慌,離成功就越遠

今天早上,在網約車上聽到一個廣播,有些無語。大概是這樣的:人到30就想有穩定的收入,炒股太難,做生意太累,而買房只需要47萬,租出去每個月都有收益。這樣的廣告太拙劣了,但“30”這個年齡刺痛了我。即將30的我也希望有穩定的收入,但事實上卻沒有。

目前的能力並不能讓我擁有一份高薪的工作。於是,我開始慌了。每天都在焦慮。剛開始是無意義的焦慮,每天刷着抖音,吐槽着公司制度。後面醒悟認爲應該主動學習去改變現狀。然後,開始了混亂的學習生活。剛開始學英語,接着想學心理學知識,後面又萌生了考研的念頭。某一天,在朋友圈看到某個人寫網文賺錢,又想嘗試。再後來,無意在小紅書發的筆記火了,又想做自媒體。什麼都想做,但什麼也沒抓住。

經過一段時間的折騰,真的很累。帶着糾結與無助,第一次在線上付費邀請了別人解惑。答案在意料之中,其實也在我自己的心中。答主向我說了他自己的經歷。去年疫情時,他幾乎沒有收入,慌得都想出去擺攤。他也因此悟出了一個道理,在遇到問題時,最重要的應該是靜下來思考。

在他的指引之下,我理清了思路。最近的一些迷惑的學習行爲,都是因爲自己強烈的恐慌感引起的。無論是考研,做自媒體,還是寫網文,都需要時間和專注力的事。而我把所有的事一把抓,到頭來什麼都做不好。

當下,考研其實於我來說幫助不大,如果想提高寫作水平,我完全可以像現在一樣,堅持日更和思考,每天保持閱讀習慣。可做了這一件事,就沒有精力再做其他事了。該怎麼辦?我想了一個兩全的辦法,在自媒體上分享自己每天的讀書心得與抄寫文案的情況。而像英語、心理學知識這些專業性強的東西,不是一天兩天能學成的。我可以利用空閒和碎片化的時間去學習,一直堅持。對於寫網文這件事也一樣,不能急功近利,一開始就想賺錢反而會喪失初心。

在簡書,我不求能爆紅,只希望能跟我有同樣困境的人一起成長。在這個平臺上,每天堅持日更、堅持思考,用文字見證自己一點一滴的進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