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電影20佳&年度表演,唯有電影,能讓我們摯愛如初!

電影理應像一首詩,因爲這世界需要詩。詩的恬靜與自然,愛慾和擱淺,隨着鏡頭的運轉而綿延不絕。《無依之地》中,Fern用孤絕來抵抗俗世的紛擾,可是再孤獨之人,也需要用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來讚頌世間的美好。

塔可夫斯基用他的詩性填滿着光影的每個瞬間,後來的特呂弗、戈達爾、阿薩亞斯、泰倫斯·馬力克也都在傳統和現代主義的對抗中找尋到了屬於詩性的一絲安寧。

2020年更需要詩篇來讚頌,多麼混沌的一片世界啊!人類的生存考驗在此刻仍然在被政治裹挾,而藝術文明的價值始終站在邊緣的角落夾縫中重生。如果沒有詩篇的讚頌,整個世界會否真如喬治·奧威爾的寓言世界般末日降臨?

電影卻始終保持着“神性”,它是新世紀的產物,卻記載着舊時代的變幻,它屬於每一個人,卻也只屬於電影本身。電影和詩,本來並無關聯,正如電影和這個世界,也好像本無親密聯繫。

那是什麼讓電影得到了世界的啓示?只因爲它願意承載一切?不,那不是電影的意義,電影的意義是純粹而多變的,它因人而異,它深不可測,它遺世獨立,它也如此平凡。

你如何看待電影,電影就如何看待你,鏡像裏,有人在田園牧歌中尋求哲學的真理,有人在異國他鄉發現起點就是原點,有人在公路上漂泊吟遊,有人在生活的底層常嘆活着真難!

年復一年,電影從未消失過,就算人類消失,電影也始終存在,而看電影的人,永遠希望此時正在看的電影,還像當初那般摯愛如初!



NO1.《必是天堂》

引言:

喜歡《必是天堂》很簡單,簡潔、荒蠻。

伊利亞·蘇雷曼自編自導自演,以一個戰爭國家公民的身份矗立在世界中央觀測世界變遷。觀影過程輕鬆愉悅,同時不乏思考的價值,攝影、構圖、文本發揮到極致的對稱。天堂之處,必有迴響,回到起點,纔是原點。


NO2.《隱祕的生活》

引言:

儘管影迷們對泰倫斯·馬力克失去了耐性,但不可否認他依舊是世界影壇獨樹一幟的存在。快步入八旬的馬力克早已對世界的形態變化感到疲倦,在拍攝完“城市三部曲”後,他依舊迴歸到田園牧歌般的自然生活。

仍然是大廣角、詩歌寓言、人與自然、宗教信仰的構成,但這樣的馬力克纔是本真的的馬力克,不討好,不諂媚,不入世。

用“愛與信奉”來抒寫生命的究極形態,讓我們的哲思能量不斷得以延續,讓生命最終匯聚在羣山之中,感受最原始的自然力量。


NO3.《無依之地》

引言:

凱魯亞克曾用“其實我們一直在路上,道路就是生活”激勵着後時代的潛行者,如今趙婷寫下了一首朦朧的散文詩,在光與影的交錯下記錄着暗夜提燈的行路人,他們因傷痛而上路,又因不再傷痛而告別。

孤獨的人與荒蕪的自然相互依存,渴望用靈魂來交替俗世生活的一支菸火,以堅定和微笑的力量去遊走於世間每一處可以抵達之地。

送給那些不得不上路的吟遊者,他們會以石頭化作火苗存在,以家人寄託化解悲傷而安度,以天生不羈成全自我內心的嚮往,又以海浪星空爲家園驅散黑暗,他們讀着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在荒野的盡頭,微不足道的踽踽獨行,卻從不感到疲倦!


NO4.《對不起,我們錯過了你》

引言:

肯·洛奇是當代電影的記錄者。

他對待電影始終如一,他和馬力克正好相反,一個不願入世,一個始終遊走於世,挖掘那些我們得以深思的日常,刻畫那些因生活而麻木的底層人羣。

社會是他創造電影源源不斷的靈感聖地,而生活則是他創造電影不可或缺的紀實利器。《對不起,我們錯過了你》看似溫情而柔和,卻還是像一把刻刀,刺入社會的心臟,把一個疲於爲生活奔命的男人和一個完整卻破損的家庭代入到資本主義的中心,用心來體驗生活的五味雜陳。


NO5.《溫蒂妮》

引言:

水中精靈溫蒂妮,她爲愛犧牲,爲情而亡。

她是神話寓言中的一個愛情信使,她是電影世界裏令人癡迷的女人。

導演佩措爾德以其精準的情緒捕捉刻畫了一出後現代的愛情童話,只不過這個童話故事殘酷而冰冷,它不像一則浪漫邂逅,而更像是一出幻覺獻祭。

她是溫蒂妮,她也是走在都市大街的女子。


NO6.《眼淚之鹽》

引言:

當代法國作者系導演菲利普·加瑞爾用成長和歷經來教會我們如何真正領會愛的意義。

一個男人需要歷經過三個女人的溫牀纔算成長,而一個男孩需要歷經過生離死別才能長成爲一個真正的男人。

黑白的光影交錯下,那個男人遊蕩在巴黎的街頭,寫一篇散文,嘗一滴眼淚的味道。


NO7.《然後我們跳了舞》

引言:

看《然後我們跳了舞》,有一種濃烈的失落感。這種失落感伴隨着時間的推移在愈演愈烈。少年自小學舞,卻因自己同性的身份而無法釋放身上的野性。

如果沒有遇到那個人,他不會感悟愛情的滋味,更不會因爲愛人的離去而感傷。同性的身份帶給他的不再是束縛與枷鎖,而是在愛上一個人後,提煉出對自我的認同和價值。

明明愛得那麼濃烈,卻依然擺脫不了現實的阻撓,他們曾一起跳舞,如今,卻只能舞罷曲終,各自紛飛。


NO8.《逃走的女人》

引言:

前有菲利普·加瑞爾抒寫成長悲歌,後有洪常秀描述城市寂寞。

兩者擁有相同的敘事方式,相同的作者系風格,甚至是相同的人物設計。而洪常秀則更爲隨意而精緻。

依舊是熟悉的閒談模式,依舊是美麗的金敏喜,不同的還是洪常秀對生活日常和心理變化的隱性描述,看似平淡如水,實則波濤洶湧。


NO9.《心靈奇旅》

引言:

真正讓我震驚的並不是口碑這麼好,排片這麼少;而是當我們還在追求一種動畫創新時,皮克斯早已跳脫了創意的表層,而是把故事和人物真正滲入到創意之中,並且高度飽滿統一。

它講述的故事人人都懂,可卻毫無說教之意,並且能夠與你感同身受,完全像是在看一部真人電影,彷彿跨越了多個維度空間,最後只想坐在角落中,感嘆着:活着真好!活着才能看到《心靈奇旅》!


NO10.《酒精計劃》

引言:

溫特伯格的人物塑造一向都很立體,這次圍繞四個中產階級男人而展開對生活本質的探討,以“酒”爲主題切入生活的心臟,挖掘出人到中年的困惑和麻木。

看似是普通的生活羣像,實則加深了對時間的理解,如果人類血液酒精濃度達到0.05%會感覺到更幸福嗎?

這是一出喜劇衍生的悲劇,酒精可以稀釋憂慮,同樣也可以摧毀人生,但對於某些人而言,酒精帶來的更是對自我的審視以及徹悟,有人看透了生活,有人徘徊在原地,有人重建了幸福,而有的人卻瀟灑地離開。

生活就是如此,有人醉了,卻也清醒着;有人清醒着,也像感覺到宿醉。


NO11.《第一頭牛》

引言:

女性導演凱莉·萊卡特是細膩而溫暖的,《第一頭牛》借用物來比喻人,用靈性來替代荒蕪。這一定是屬於西部開拓者的朦朧詩篇。

無論從表達還是質感來看,《第一頭牛》都充斥着舊時代的情懷。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呢?鳥要築巢,蜘蛛要結網,兩個男人呢?勢必要倚靠相互之間的友情而殘存。

最後的棲息之地,正是西部這片土地存在的印記,兩個男人躺在地上,望着最後一縷星空劃過,想起牛的眼睛裏,有金錢,有溫度,還有朦朧的眼淚。


NO12.《所言所行》

引言:

論男女情愛,男歡女性的小調片,沒有人拍得比法國人更具哲學形態了,多面棱鏡下根植的情愛種子在不同境遇下反映出不同的愛情因果。

有時候真羨慕法國人,不大悲大喜,就只關乎生活周遭的那些人羣,好像你也在電影裏生活一般,平平淡淡,用四天的時間以敘述者和參與者的身份談論過往愛情和自由的抉擇。

當慾望被感性牽制,當道德被理性捆綁,愛情只不過是渺小的存在,我們終將回歸生活本質,把深刻的記憶藏在各自的心中。


NO13.《1917》

引言:

從選擇《1917》可以讓大家知道我並不是什麼逼格滿滿的影評人,在多數評論家對《1917》嗤之以鼻時,我卻非常喜歡這部電影。原因很簡單,我能找到共情感。

《1917》是一部以“信念”出發的電影,它能夠迅速傳達電影的某種美感和精神,一旦你發覺,便無法抽離。

或許立意點並沒有那麼沉重,主題也並非那麼深刻,但它時刻都懸掛在你的心上,共情感和共鳴感因人而異,但無一例外的是它濃厚的思鄉之情令人動容。

一個最孤獨的個體承載着最大的使命,並不是一鏡到底,而是長鏡頭的串聯,羅傑·狄金斯的攝影全都在爲人物和環境而服務,長鏡頭並不是一種展示,而是一種跟隨。末世般的戰爭光景和人物的自我悲鳴更符合現代電影所真正需要的技術創新和人文主義。


NO14.《美好年代》

引言:

又名《好夢一日遊》,絕對是2020年最浪漫的愛情電影,沒有之一。且它毫不狗血做作,反而很真實的反映了人們對愛情幻象的理解。

你是否也想過,假如回到過去,會選擇停留在哪兒?是否也想過,如果真的能夠穿越時空,還會選擇回到過去嗎?或者也想過,試圖用時間倒流來慰藉當下的麻木和沮喪。

一座造夢工廠,連接了五個人的情感。普希金曾說:一切過去了的都會變成親切的懷念。

其實哪有什麼過去,每一個過去都是由當下組成,只是人們從未發現,所以才讓過去成爲了遺憾,讓那些每一個可愛的日子都成爲了時間的紀念品。


NO15.《從不,很少,有時,總是》

引言:

又是一部女性導演的獨立佳作,沉穩剋制,既反映了當代青少年的生活心理狀態,又諷刺了男權社會的僞裝和冷漠。

唯一剩下的,是兩個少女的內心自白,當青春的特寫無處停留時,只有默然的陪伴以手爲安。這是一部在路上的電影,也是一部讓你感覺壓抑的電影。

當導演用“從不,很少,有時,總是”四個選項來指責男性當道的社會時,她也建立起了一層保護的薄膜。只是我們都知道,青春永遠都是孤獨而矛盾的,從不哭泣,很少說話,有時微笑,總是彷徨。


NO16.《悲慘世界》

引言:

不是雨果筆下的《悲慘世界》,卻比他筆下的世界更爲暴烈。《悲慘世界》拿下了去年戛納場刊分最高分,也入圍了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雖輸給《寄生蟲》,但是它的現實階級意味更濃。

因爲一頭小獅子所引發的階級、種族之戰,何不就是現實版悲慘世界的濃縮,導演用大量搖鏡、手扛以及空間密閉感的鏡頭來製造混亂不堪的場面。

視聽語言完全充斥着你的感官世界,但真正象徵悲慘的不只是這麼一羣人,還有當代社會所帶來的雙重冰與火,雙重罪與罰。


NO17.《分租》

引言:

我向來很喜歡觀賞較爲輕鬆的電影。

《分租》便是其中之一,它很簡單,卻包含着很多私人情感,不矯情,不煽情。

以一種簡潔而輕盈的方式陪同電影中的人物度過五天的時光,關注的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導演在空間中創造了人和城市間不可分割的關係,用“時間對視”的年齡差距刻畫了一段異國之旅,當五天結束後,留下的是對待生活的灑脫和重新開始。


NO18.《曼克》

引言:

時隔六年,芬奇迴歸到了電影製作,拍攝了父親撰寫的劇本,闡述了一段珍貴的影像資料,講述了一個顯被人遺忘的天才編劇,這個編劇酗酒、賭博、叛逆,自大、狂妄、卻又充滿善意,他寫出了影史最偉大的電影之一《公民凱恩》。

芬奇的私人影像組織像一道冰牆,就算看過《公民凱恩》,瞭解奧遜·威爾斯,也難以突破這道冰牆背後上個世紀好萊塢的凌亂羣像,看的是曼克傳記,實則意有所指,借曼克之名批判五大好萊塢公司的權爭暗鬥,政治亂象。

以劇本的序幕和閃回蒙太奇回溯曼克創作劇本的始終,芬奇有意仿製《公民凱恩》的風格語言來製造一種穿梭感,內核裏表現的是自由與抗爭,外殼中抹不去好萊塢的歷史記憶,不存在像不像芬奇,他一直都在不同類型片中體現多面自我,只是《曼克》更爲私密,也更爲隱祕,但問題是它並不屬於觀衆,而是屬於上個世紀好萊塢的風捲殘雲!!!


NO19.《讓他們說吧》

引言:

非常有趣的實驗作品,延續了索德伯格一貫的人物多線敘事,以作家和朋友遊輪出遊展開一系列的人生探討。

固有空間裏人物的各自生活狀態引申出多種內在矛盾,無文本的概念讓演員發揮出隨性的本色魅力,從開始的懸念設置到結尾的突發死亡,無一不揭示着生活的種種真相。

蜜蜂築巢、慾望戒指、暗夜天空、創作之死,四個象徵性的空鏡頭暗喻着甜蜜、貪婪、希望和夢境,最後的笑容定格在回憶之中,過往的泛泛之言都讓他們說去吧!


NO20.《米納裏》

引言:

記憶中,“米納裏”是外婆歌謠中的水芹菜,它長在涓涓小溪旁,野蠻而自由地生長。父親擁有着一個農場之夢,開墾一片屬於自己的土地,我們生活於此,在油亮的草地上奔跑不止,在母親的無助中學會疼痛,縱使生活萬般艱難,可我們仍舊希望在此找尋到自己的堡壘。

這個堡壘裏,父親採摘着蔬菜,母親在廚房看着窗外,外婆還是那麼愛看拳擊,姐姐說着要帶我去教堂,直到有一天,燃燒的火光灑滿了整片大地,我再次奔跑,牽過外婆的手,走過一片綠色的童年歲月!


特別提及:

《原鑽》、《頭痛欲裂》、《神棄之地》、《菊石》、《春江水暖》、《關於無盡》、《乳牙》、《信條》、《一秒鐘》、《85年盛夏》



PS:表演不分先後


麥斯·米科爾森《酒精計劃》

尹汝貞《米納裏》

凡妮莎·柯比《女人的碎片》

葆拉·貝爾《溫蒂妮》

查德維克·博斯曼《藍調天后》

劉亞仁《無聲》

凱特·溫斯萊特《菊石》

伊萊扎·斯坎倫《乳牙》

加里·奧德曼《曼克》

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無依之地》

萊絲利·曼維爾《普通之愛》&《讓他走》

凱瑞·穆里根《前程似錦的女孩》

史蒂文·元《米納裏》

里茲·阿邁德《金屬之聲》

西爾莎·羅南《小婦人》

亞當·桑德勒《原鑽》

張譯《一秒鐘》

維奧拉·戴維斯《藍調天后》

鞏俐《奪冠》

梅麗爾·斯特里普《畢業舞會》&《讓他們說吧》

感謝您的關注,歡迎在下方留言你在2020年觀看的電影十佳,又有哪些電影讓你感同深受,情有獨鍾?

繼續熱愛電影!明年,再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