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城市》——看不见的过去与未来

《看不见的城市》是卡尔维诺的经典之作,以小说的形式传达其对于城市的想象,书中所描述的五十五座城市均为虚构,他们相互分离又相互联系,带着现实中每一座城市的影子。

或者说,它们是组成各个城市的基础元素,用这些基础元素来组合出各个城市,既揭示着城市的特点,也预示着城市未来的发展。

小说以马可·波罗和皇帝忽必烈汗之间的谈话贯穿始终,皇帝有着远大理想,但他只能居于皇宫,而马可·波罗可以走访各个城市,记录下这些城市的特征,了解这些城市的文化,再讲述给忽必烈汗。

忽必烈汗从刚开始的只能通过倾听去了解这些城市慢慢转入到能够依据一些基本特征自己去想象一些城市,这个过程或许也暗示着城市正是由一些基本要素再加上一些各自的特征组成。

那些想象中的城市或许就来自作者在走访各个城市时将其最主要的特征提炼出来,进而用想象力加工而成,这些城市千奇百怪,但都有各自最鲜明的特征,像城市与记忆,城市与贸易,城市与符号,城市与欲望,城市与眼睛等,这个最重要的特征就像是城市最中心的枢纽,控制着各个方面的发展。

而我们现实中的城市,正是由其中的一些特征组成,只是它更为复杂,更让人难以看清。

卡尔维诺是现实中的旅行家,走访着现实中的城市,他笔下的马可·波罗则是在幻想的城市中旅行,讲述着活在幻想里的城市,用作者的话来讲,即在书中展开了一种时而含蓄时而清晰的关于现代城市的讨论。

其中描述的某些城市,也暗含着对未来城市发展的预示,作者说,我的书在幸福城市的图画上打开并合上,这些幸运城市不断地形成并消失,藏在不幸的城市之中。现实中的城市也正是在某个层面上不断消失与形成。

正如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市,与十年前的该城市相差甚大,那么,十年前的这个城市已经消失了,从某一层面上来说,现在的城市已经是一个新的城市了。

关于城市发展的研究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可以去猜测,去预示,但永远都无法真正地在这一刻触碰到这座城市的未来,当然,也无法真正地走进过去的它。

这本书里有一句话:“在地狱里寻找非地狱的人和物,学会辨别他们,使他们存在下去,赋予他们空间。”我想,这大概就是说的城市的一个变化的过程。

在一座现实的城市中,他有许许多多能够让这个城市持续发展下去的东西,也存在许多影响这个城市发展的东西,要想城市能继续发展下去,就得让那些核心的,能够支撑他走下去的东西一直延续下去,才能有真正的未来。

在地狱里或许就暗示着没有一座城市能真正长久的存在下去,即使它一直在,但也一直在变化,许多年后的他与现在的他从某种维度上讲就已经称不上是同一座城市,已经是演变出的新的形态。

看不见的城市,存在于看不见的世界,但每座城市都带着它们的影子,在未知中重新组合排列,又遇见新的城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