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关思考(二十一)创业史1

接上篇:

给自己找台阶也好,为了维护『我很强』这个形象也好,都说明了一个问题:人表达出来的东西,未必是他内心真正想要的表达的。

所以不要相信嘴上说的,一定要看行为,身体是不会欺骗的,这也算是营销、产品经理做用户需求调研时的一条法则吧。

因此我内心的这些七七八八的想法显然是不会告诉『莫名自信』的,而且为了得到o2o公司的这份股权,我投资了100万也不会告诉他的。

花钱能办到的事情,没什么技术含金量,不能作为自身价值的体现,说白了,我想显示的是o2o公司看重的还是我的能力。

「莫名自信」接着问我:“那个o2o公司我听「莫名乐观」聊过几句,总之各种牛逼,听说流水都做到上亿了,咋后来干不下去了呢?其实我到是对这个商业模式挺有兴趣的,虽然你不是老大,但起码也是高管了,是否能跟我说说呢?”

“融资融不上,没钱了,就干不下去了。类似我们这样的公司,当时很多的,现在活下来的没几家。o2o当时可是风口,跟现在的共享单车一样。但是任何一个产品形态,产业、市场潮流都存在着它的局限,说白了,是风口的同时也是陷阱。

所以别没事瞎创业,看着风口就往里冲,创业是需要有天赋的,当然你现在纯互联网创业模式我不太懂,这么多年我干的都是实体。

如果要说跟互联网沾边,也就是这家O2O公司让我接触了互联网,谈到商业模式嘛,说简单也简单,太阳底下无新鲜事,现在的新零售就是O2O的迭代,基本的商业逻辑是不变的。”

说着说着,我发现自己又端着师傅的架子训徒弟了,人家现在可是日入过万的互联网创业者,不,是创业成功者。

在这方面,我应该虚心向他请教才是,怪不得都说,一岁年纪一岁心,资格、经历、成就都有点了,就学不进东西了,其实不是脑子不好使了,我30多岁跟着孩子一起测智商,还比小时候测出来高呢,是真的不肯低头了。

“敏芊老师,你这又是风口,又是新零售的,我听的云里雾里的,能否具体点呢,我只想知道咋赚钱的”?

懂了,不就是说我不说人话吗,不过也是,没真枪实刀干过的,才说宏观、说那些别人听不懂的时髦名词呢,咱可是脚踏实地干过来的,只是讲课讲习惯了,张嘴就来。

“是这样的,最初的O2O,比如很多实体店,以为在线上建立了一个网店,微店或者APP,将线下的产品搬上网就是在做O2O了,这其实是片面的,不够系统的,我们称之为假O2O。

“我之前公司做的才是真O2O,当然现在的新零售基本上也是这样的模式”,当时我给他画了一张图,“总之就是4个方面要融合,用户资源融合、产品资源融合、购买环节融合、以及宣传手段融合。

还是有点抽象,具体就是:

用户端:成立会员体系,线上有crm系统维护,线下有活动场所(可以说最早的社群)而且会员还有推广收入,增加口碑的传播途径同时,也通过会员的分享,引流入网络商城和线下超市,你可以想象成现在的微商。

体验端:在二线城市开了线下的实体超市,作为网络商城地面体验店(首家样板店),你可以想象成现在的盒马生鲜。

口碑端:成立了广告传媒公司,当时参照了分众传媒,但没有在楼宇投放广告屏,而是找了二线城市的一条大型商业街,和商业街的店家谈广告屏的投放;

产品端:当时我们搭建了互联网网络商城,类似京东,凡客等,引厂家入驻。以生活类快消品为起步,辐射生活服务类项目。”

「莫名自信」问:“如何融合?”

“说说容易,娘的,做起来,起初招商就困难重重,我的工作就是对接所有的供应商厂家,谈入驻进入线上商城和线下超市,直接谈,我们的商城一没有品牌,二没有流量,谁TM理我们呢?

第一步就卡了,没有产品,拿啥来让用户购买,没顾客,哪个供应商愿意跟你合作。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是个问题.......。

我跟你说,大boss真牛逼,再一次证明了他不愧是八十年代初的北大金融硕士。

方案是:用广告来置换产品:厂家A,你肯定想做广告来推广你的产品,那我们在某某城市整个一条商业街的店家都安装了广告屏用于推广你的产品,当然这只是一个试点运营,测试成功之后,将扩大市场,占领一二线大城市,再布局三线城市,这样您的产品,将家喻户晓。

其次我们还有互联网商城平台,可以上架您的产品,京东听过哇,对对,我们就跟他们一样,还有线下几千平的超市,对对,将来我们肯定做的比他们更大,对对,互联网可是一个重要的传播口!

重点:这些都不需要费用,免费给你做广告,但你产品上架之后的价格要低于市场同类产品,当然还有我们公司的扣点也低于其他渠道。

就这样,开始我自己干,一家一家的喷过去,起初,像孙子一样,后来摸熟了方法,带着团队喷,真的不亚于阿里铁军。

对了,你知道天朝上品吗?贵州茅台七大姑的产品,后来在cctv做广告之后名气响了,当初他们副董事长也主动跟我对接。”

唉,人呀,总是看身份地位,觉得比自己强,就牛逼,就拿出来显摆,也不想想,当时的我才是爷呢,别忘记了我们可是提供渠道和销路的,所以呀,要时刻明白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不卑不亢。

“我不知道这个产品,主要我不喝酒,但茅台还是知道的,敏芊老师你继续”。莫名自信回答我。

尴尬了吧,算了,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一定是别人。

好,我继续吹:“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同质化产品太多,而且大部分拥有优质产品的小、微企业也无力做大幅广告对抗大品牌。

于是半年时间,我们招商部做到了上架几万款产品从而解决了:产品和宣传的融合。为此我也一下子爬到了董事长助理的位置。

当然随着品类的增加,用户量和影响力也在扩大,越来越多的厂家主动找到我们,求我们上架,其中不凡有很多响当当的品牌,茅台已经不算啥了。

最后是购买环节和用户资源的融合:所有产品实现线上商城、线下实体店两个平台共享:

用户,可网上下单、线下自取,也可以在线下体验,例如:葡萄酒品鉴,各种大米,土特产,也可在超市煮熟、翻炒、品尝品鉴等体验,然后在线上下单,直接配送到家!是不是有点盒×生鲜新零售的感觉。

别忘记了,那是2012年,你不让我嘚瑟都不行。对了,我说多久了?别耽误你上飞机。”

"没多久,才半个小时,这一趴我懂了,敏芊老师,你继续......"

未完待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