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關思考(五十二)聊聊營銷思維2—無中生有

接上一篇:

機會永久有,尤其在中國。

關鍵是想明白一個問題:你給什麼人提供什麼服務?這個問題別人沒法替你回答。——王興

我是這麼理解的:

「你給什麼人」—認準買家

「提供什麼服務」—提供什麼樣的產品能解決他們的問題,從而滿足買家的需求

「機會永久有」—搞明白前面兩個問題,就都能賺錢,並且能賺到錢——這就是賺錢的思維

你看,營銷的思維和賺錢的思維,不是很符合嗎?

關鍵是這句話「這個問題別人沒法替你回答」,那麼我來嘗試一下回答——

我們先看看實際操作,大家都是怎麼幹的?

敏姐,我想開個火鍋店,因爲我家裏有祖傳的底料,你覺得現在實體店還能做嗎?

敏姐,我是做瓷磚的,想在建材市場開個店鋪,你覺得現在實體店還能做嗎?

生完孩子後,我去做了產後瑜伽,發現真的對孕婦身體恢復很有幫助,我想幫助更多的像我這樣的人,但開實體店費用太高了,線上怎麼開始.......

接下來開始行動......

研究線上用戶增長——雙微一抖+社羣營銷+社交電商....

研究線下用戶增長——找資源、找渠道,找異業聯盟......

一通投入之後發現,要麼用戶根本不買賬,粉絲很少,客戶不登門;要麼就是做的很辛苦,只賺了個「老闆」的風光,卻沒賺到啥錢,還有苦說不出;

你看,實際操作往往很多人都做反了,什麼意思呢?

其實,我跟你們一樣,開始賺錢的時候,運用的是SD模型:供給(Supply)→需要(Demand)

但是我上一篇<聊聊營銷思維1>講的思維方式不是這樣的,是先「認準買家」,包括狐狸、戀人、老闆......,是他們的需要啥,我們纔來打磨產品的,還記得嗎?

所以賺錢的思維是DS模型:需要(Demand)←供給(Supply)

哈佛大學著名的市場營銷學教授西奧多萊維特(TheodoreLevitt)曾告誡他的學生:

“顧客不是想買一個1/4英寸的鑽孔機,而是想要一個1/4英寸的鑽孔!”

什麼意思呢?

之前的模式:供給→需求,你手裏是先有了「鑽頭」,有了「瓷磚」,有了「火鍋底料」,有了「產後瑜伽」這些產品、念頭,然後找資源、找渠道,找匹配這個產品的買家=需要「打孔的」。

你腦海中的『買家』實際上是『渠道』,是爲你生產出來的產品、念頭解決銷路的渠道。

這種賺錢的方式,不是賺錢,是「賭」——賭自己能找到。

那麼,

真正的「買家」是什麼呢?

首先,是你想賺誰的錢?或者是你手裏有什麼資源——用戶羣體?比如寶媽,中產女性,職場小白,大學生就業人羣,想做副業的,想投資基金定投的等等。

這個「誰」=「用戶」,他們需要什麼?他們有什麼「待解決的問題」,他們需要什麼樣的「解決方案」,或他們消費是要完成什麼樣的任務?

而這些問題有人解決了嗎?怎麼解決的,解決的好嗎?如果是你,你想怎麼解決會更好,然後再研發產品,提供給他們——

比如,如果你手裏沒有「鑽頭」,就不能賺「買鑽孔」用戶的錢嗎?

當然可以了,你可以提供上門打孔服務呀,這不就是王興說的「給什麼人提供什麼服務」嘛!

所以「鑽頭」這個產品只是「問題解決方案」的手段、工具、呈現方式——在之前文章中<創業&賺錢5><創業&賺錢6>裏,我寫過的二類醫療器械及民宿都是一個道理。

其次,借用俞軍老師的對「用戶」的定義,「用戶」不是人,是人的某一類需求,是在特定場景下的需求。

什麼是特定場景下的特殊需求呢?還記得麥當勞的奶昔是如何發明的嗎?

當時麥當勞發現了一個產品使用的特殊場景:爲什麼用戶經常在開車時喫冰激凌?後來經過調研得知:

冰激凌熱量高,抗餓,

不用兩隻手,騰出一隻手好開車

但是冰激凌的銷量卻不是很高,有需求,但賣不好,爲什麼呢?

如圖:

換做你,開了這麼個早餐店,你是否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呢?如果有,就賺錢了。

所以奶昔就誕生了......

然營銷思維是什麼呢?

營銷是“外無界,與時空競爭;內無心,以用戶之心爲心”:外無界——營銷是無中生有內無心——營銷是沒有自我

好吧,沒有自我十幾年了,終於在年前年後的,把自己找回來了。

換句話說,如果你先有了自我,再能做到沒有自我的,以用戶之心爲心,那將是事半功倍的。

這是我兜了20年的圈子終於明白的道理。

題外話,昨天還跟朋友聊天呢,賺錢真的不難,應該這麼說,賺錢的難度真的沒有做自己的難度高,真的沒有活出真實的自我難。

而如果活出真實的自我,再去賺錢呢,不僅不難,而且不累。

唉,你們咋就不相信呢,嘿嘿。不過話話說回來,信不信是自己人生的選擇,我呢,還會繼續跟大家分享——由於沒做真實的自我,而在生意上,創業上遭遇的坎坎坷坷。

上一篇:閉關思考(五十二) 聊聊營銷思維1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