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爐人

''陳爐人多指陳爐鎮上的人,具體指祖輩以製陶燒陶的人。

這些以燒陶過日子求生存的人,代表陳爐人也有很多年,甚至上千年。王耘風先生的散文集《遠方.流螢》和雒忱小說《陳爐》就是最好的例證。

客觀上,陳爐人沒有種糧的土地。祖輩依賴陶瓷業過活。社會安定,陶瓷營生還可有錢進,買糧、換糧。充分利用土的價值,把土的利用最大化,最優化。窯前屋後,角角落落,包括窯頂邊擺放的匣罐裏,都種上莊稼、蔬菜,如今最多的是各種草本花卉。

陳爐水源缺乏。沒有考證曾經鎮上的水源情況,水量大小。從遺存的泥池看,水似乎不是問題。陶土需要經過水來浸泡和沉澱、過濾,若水量少小,勢必影響陶瓷的產量和質量。但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第一次到陳爐就得知,陳爐人視水爲油。鎮上沒有足以長流的自來水,沒有把水奢侈地隨意潑到地上的習慣。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深秋,到陳爐鎮小學參加教研活動。晚上住在一個女教師家。洗簌時,她打了半盆水,添了一些開水後,讓我洗臉。洗完臉後,問她怎麼洗腳,她說,不急。接着就把毛巾放到盆裏洗起了臉。那個時候,這種現象也很多。一家人用一盆水洗臉常有。而且洗完臉後接着洗腳。果然,她把盆裏的水倒到另一個盆子裏,拿來一個小凳子放到盆邊對我說,洗腳吧,洗完就上牀休息。我也沒有多想,就坐到小凳上脫襪洗腳。

躺進被窩裏,只聽見她洗腳的動響。接下來就是她又把洗腳水倒進又一個盆子裏,發出了涮拖把的聲音。“呲、呲、呲……”一聲聲拖地板的聲音中進入了夢鄉。真的缺水,還是養成了仔細節儉的習慣。是傳統,是傳承,還是吝嗇。

陳爐人上幾輩多是從事陶業。掙不了大錢,摳小錢。手工業者,計件工資,人人等同。做時計件,買時計件,交換時還是計件。一對一,件對件的概念十分清楚。喫的用的都在具體數字上說的清楚,換的清楚。

陳爐人因爲缺水,養成惜水習慣。只要是水,哪怕再渾再稠,都有最好的去處。洗臉、洗腳、擦地板或院子地板、澆花澆菜,或洗鍋洗碗、抹洗案板、鍋臺、醬醋瓶罐、炕沿門後、擺設傢俱等,因此,天長日久,家裏的瓶瓶罐罐、櫃桌炕沿等都被擦的明光發亮,就有人誇讚陳爐人沃野滴很。

因爲缺地,壘牆的罐罐最上面一排裏面不是種的菜就是養的花。韭菜、辣子、小白菜等綠油油好看實惠。盛夏季節,雨水充沛,不但菜旺花也開的豔。雞冠花、長壽菊、指甲花等搖曳多姿,給古鎮增添色彩,使生活有了幾分愜意。

鎮上的人較四周村人精明。他們祖上燒陶賣陶,既能喫的了苦,具備一身手藝,也有經商人應具備的算計。人心換人心,他們骨子裏仍還是勤勞善良和厚道的。老公的戰友老張,就是地道的陳爐人,他們夫妻琴瑟和諧,待人熱情大方,是人們傳說中的陳爐人另類,很叫人感動。

如今,陳爐鎮已經成爲歷史文化名鎮,經過規劃和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基礎設施、居住條件不但先進、舒適,也很有文化氣息。希望陳爐古鎮能在新的起點煥發青春,輕裝上陣,傳遞美好,把古老的東方文明發揚光大,走的穩妥,走的更遠。有更多的朋友到陳爐觀光參觀,穿越一次時空,體驗一次手工製作,感受一下一個自學成講解人的生動感人的講解。

陳爐是座山,山上有座廟,廟底下是個鎮,鎮裏面有故事,故事裏有溫暖,溫暖着上山的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