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入门脑科学,需要从哪方面开始准备?

Hello,

这里是行上行下,我是多多~

之前在知乎上写了一篇文章“想要入门脑科学,需要从哪方面开始准备?”,原链接是: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5533881/answer/1083435628

一、什么是神经科学(脑科学)?

参考维基百科的定义:

神经科学(Neuroscience)

神经科学(英语:neuroscience),又称神经生物学,是专门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发育、演化、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理学、药理学及病理学的一门科学。对行为及学习的研究都是神经科学的分支。

脑科学没有找到相关词条,以下考虑认知科学(Cognitive science)

认知科学,是一门研究信息如何在大脑中形成以及转录过程的交叉学科。它研究何为认知、认知有何用途以及它如何工作,研究信息如何表现为感觉、语言、注意、推理和情感。

其研究领域包括心理学、哲学、人工智能、神经科学、学习、语言学、人类学、社会学和教育学。其研究相当广泛的层次中的认知现象,从低层次的学习和决策机制,到高层次的逻辑和策划能力,以及脑部神经环路。

二、我要填报什么专业?

首先我们先回答:我不能报什么专业?

来看看神经所的导师们都是什么本科背景(专业不详以更高学位为准)。截至2020年3月16日,中科院神经所共有博士生导师38位,其中:

考虑到在我国学科分类中,与神经相关的专业只有生物学下的神经生物学和临床医学下的神经病学,上图中扎堆的生物和医学背景也就不稀奇。

但神经科学是个交叉学科,考虑到神经科学本身的发展,上图中的老师们读书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

现在的学生应该来自于更广的专业范围:据不完全统(瞎)计(猜),2019级神经所研究生的本科专业包括生物、医学、心理学、物理、数学、化学、电子、信息、计算机、经济学等。

本人及同学共同的感觉是:本科毕业于生物、医学等“传统”专业的学生比例在下降(如果我之后能从招生老师手里拿到准确数据我再贴上来)。

同时我估计这两年在全国遍地开花的人工智能学院也快要达到战场了。

所以如果有人说学神经科学只能本科选医学和生物,你就当他在卖萌好了。上述黑体加粗的专业的本科生在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时一般不受专业限制。

那下一个问题是,上面这么多专业,我选哪一个?

我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认真考虑自己的兴趣是第一步。

我们参考知乎上的神经科学话题分类,将神经科学分为以下几个子领域:

1. 发育神经科学

2. 神经生理学

3. 神经解剖学

4. 认知神经科学

5. 神经物理学

6. 系统与计算神经科学

如果听着名字比较懵,复制粘贴,右转百度搜索框,敲回车,看完一两条应该就能有个初步认识。

事实上,考虑到神经科学的学科交叉,不同子领域之间的专业限制并不明显:

神经所前任所长现任学术主任蒲慕明先生本科毕业于台湾清华大学物理学系,研究生专业方向为生物物理,此后他的工作涉及了神经系统发育、突触可塑性、学习记忆、梦与睡眠、时间感知、意识与自我意识。

神经所严军老师,本科毕业复旦大学物理系,博士论文关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博士后在北极做冬眠,现在在做昼夜节律和生物网络计算方面的工作。

神经所王凯老师,本科和硕士就读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期间从事光镊相关技术的研究,现在关注神经系统的光学成像。

如果你觉得上述老师都是非生物专业不能说明问题,那我们还有:

神经所梁智锋老师,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现在关注小动物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神经所杨天明老师,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化学系,现在在研究价值表征、概率编码和风险评估等抉择相关问题。

我想这些老师的例子充分说明:优秀的人不挑领域。

高考填志愿并不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你在神经科学/脑科学相关领域内做研究的天花板。与其关心怎么选专业对神经科学研究有益这种长远的话题,

不如深入评估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并了解不同专业的就业前景,做好自己的生涯规划。

三、技能与品质

已经有答主在这里做了很实用的介绍,我不再一一列举。

不过我并不认为技能是学好了再用的,更实际的情况应当是实践中学习。神经科学需要掌握的实验技能和他的学科交叉程度一样广泛,就是本领域中德高望重的前辈也不是样样精通。

考虑到学科交叉的特点,学习的成本和壁垒正在逐渐降低,研究生并没有必要全盘掌握所有技能。倒是不必担心书到用时方恨少,毕竟学海无涯,无知是常态。

关于品质,我每次遇到一个新老师,都会问“您觉得成为一个优秀的神经科学博士生需要有哪些品质?”所以相同的问题也可以拿去问你的老师。

以及蒲慕明老师推荐的书籍《Advice to a young scientist》


如果不清楚如何获取这本书的电子版可以考虑加点文献检索和获取的技能,研究生必备。

四、就业前景

翻开神经所毕业生去向,可以总结出以下就业方向:

1. 继续从事神经科学/脑科学相关研究:博士后-研究员/教授的经典模式;

2. 相关企事业单位:医院、生物医药研发、高新科技、高校或研究单位的行政职务等;

3. 自主创业:(暂不了解);

4. 科学杂志编辑:Science杂志编辑中有神经所毕业生;

5. 科学传播:右转b站关注“芳斯塔芙”

就如在第二部分所述:优秀的人不挑领域,自我评估和生涯规划是比专业选择本身更重要的问题,可能会从高中持续到研究生毕业甚至更长的人生阶段中。

作为一名乐观主义者,我有这种盲目的自信认为全球科研环境在变好,研究生的就业前景也会向多元的方向良性发展。

五、相关资讯与学习资源

1、神经科学/脑科学研究机构概览

首先介绍师兄整理的一个分享神经科学(Neuroscience)、心理学(Psychology)、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心灵哲学(The philosophy of mind)等心智相关学科的信息的网站:

https://neuromoment.cnneuromoment.cn

尤其是其中的“视野”-“实验室分类”,估计到博士毕业找博后都还能用得上;

然后是“家谱”Neurtree,其中可以找到绝大多数神经科学/脑科学相关研究人员的师承关系;

最后是世界大学排名,神经科学/脑科学相关专业可以主要关注神经科学(Neuroscience)和心理学(Psychology)榜单。

四大排名包括ARWU、QS、USNEWS和THE,其中USNEWS有单独的神经科学和行为的分类。

2、书籍推荐

科普类:

1) The Future of the Brain,涉及到大脑的演化来源、发育过程、神经元网络功能运作、脑疾病与衰老、神经药物和神经调控技术等方面。

神经所的尚春峰和许多两位老师翻译成了中文版:《大脑的未来》。我第一次读是大二暑假,总的来说不算很难。

2)The Brain from Inside Out,浦老师前两天上课推荐的科普读物,目前没有中文版,很惭愧我现在还没开始读。

基础类:

1)Psychology and life,心理学入门必备,中译本已经到第19版。津巴多教授曾因其卓越的斯坦福监狱实验而闻名世界。

虽然自己是最开始写这本教材的人,但从16版之后就不再以第一作者自居,让贤给了Gerrig教授,是一位非常受人尊敬的老师。

2)Neuroscience: Exploring the Brain,据豆瓣说是国际流行的神经科学本科教材,美国的布朗大学、明尼苏达大学等著名高校以此为教材。

总的来说浅显易懂,且有中文版,尤其适合新手村玩家。

3)Cognitive Neuroscience: The Biology of the Mind,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bible,这本也许是认知领域人手一本吧。

我正在读,也有中文版,据说其中的翻译有些瑕疵,但是瑕不掩瑜。

4)Principles of Neurobiology,这本书我其实没读过,但是他作者是我恬不知耻地叫一声学长的骆利群老师,上次开介观脑图谱会议的时候我同学像追星一样追着老师要签名,那我就先放在这,日后拜读。

进阶版:

1)Principles of Neural Science,神经科学领域的圣经,我所在的神经所“神经生物学”课程指定教材,pdf足足有1761页,当初买实体书可能就是种情怀,现在上下两册就一直在书架上供着。

上学期还能坚持每周跟着老师的进度看书,这学期就颓了,希望之后能捡起来。

2)Theoretical Neuroscience,我一个本科学数学的同学说已经看过了,据说是也是非常经典的一部作品,书的主页里还可以免费下载练习题用的数据和代码。

3、课程资源

1)浦老师神经科学讲座,对神经科学的研究生来说应该算是宝藏了,全方位提升我们对神经科学的理解,还指出了未来研究应当关注的重点与难点,老少皆宜。

2)Coursera上的Medical Neuroscience课程,别看他叫个Medical的名儿,实际上就是Fundamental Neuroscience,教授教课也是深入浅出清晰易懂。

3)暑期学校

神经所暑期学校。三年前的暑假前,我是一个一个懵懂无知的物理系本科生,两周的暑期学校后我虽然还是一知半解,高大上的素材倒是也多了不少。

IBRO-ICPBR Summer School of Primate Neurobiology。IBRO是国际脑科学协会 (International Brain Research Organization);

ICPBR是隶属于神经所的国际灵长类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Primate Brain Research)。

这个暑期学校主要是面对研究生和博士后,我去年本科刚毕业的时候上过,大概就听懂了段子。

Methods in Computational Neuroscience。这也是个面向研究生和博士后的暑期学校,我大概做梦都在想去吧,但是每年就收24个人,老师建议我年级高一些再申请。

但是!去不了不代表不能学,主页上有往年的课程材料和视频,要有条件我甚至想组织一个学习小组一起学。

                                                                                                                            作者:多多

                                                                                                                            排版:shirly

                                                                                                                        校对:喵君姐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