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忍于心

一天,三位朋友相约到徐文长家聚会。这三位朋友,一位是穷秀才,一位是老和尚,一位是郎中先生。徐文长首先说:“欢迎各位光临。不过今天酒少人多,众饮不足,单饮有余。咱们就每人作诗为令,令佳者先饮。诗的第一句要有个‘天’字,第二句要有个‘地’字;然后‘左右’、‘前后’、‘三四’依次镶嵌,换着说下去;最末一句,要用‘心’字收尾,如何?”

三位朋友都是识文断字之人,就满口答应。于是秀才抢先说:“天子门生,状元及第(地),左探花右榜眼,前呼后拥;三篇文章,四海闻名,好不欢心。”

完全符合行令的要求,秀才端酒要喝。老和尚摆摆手,阻止说:“且慢,听我道来!”于是念道:“上有天堂,下有地狱,左金刚右菩萨,前韦驮后观音;三支清香,四跪八拜,一片诚心。”

诗也不错。老和尚正要端杯,郎中先生忙说:“勿急,且听我的!”接着念道:“天门冬,地骨皮,左防风右荆芥,前胡厚(后)朴;三片生姜,四颗红枣,一支灯心。”

“我这是一首‘药名诗’,可比得了秀才老弟、禅师老兄的?”郎中边说边举杯欲饮。

这时,徐文长站起身来,微微一笑,说道:“诸公别忙,还是听完我的,大家评一评,看到底谁的最好,再喝不迟。”然后念道:“天上无片瓦,地上无寸土,左无门右无户,前没围墙,后没遮拦;三两黄酒,四人想喝,何忍于心?”

听了主人的这一段述说,要喝他的酒,谁还能“忍于心”呢?

解说:四人行令,都用“镶嵌法”。其中以“第”代“地”,以“厚”代“后”,又是“谐音双关法”。各人所说,均合各自的身份,看来创作是离不开生活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