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宠爱”的底气

      在一个被呵斥被指责的环境里长大的人,比如还会经历罚跪、打脸等伤害的人,他很难体会“被宠爱”的幸福。待他长大后,原生家庭教育的种种弊端一股脑儿暴露,儿时被压抑的负面情绪就会像洪水猛兽一样翻涌而出,时不时又会像炸弹一样伤及家人和孩子,指责、牢骚、怨天尤人等。他依然会奉行“不打不成才”的理论,他会纳闷“天下怎会有不打孩子的父母”,他会在孩子面前前一分钟和颜悦色而后一分钟怒发冲冠猛来一句“小心我打你”。

      从成年人角度来看,从小被宠爱长大的成年人,对【被宠爱】可能也会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会理解为“被过度保护” “被局限”——原生家庭导致人生受限。有的会理解为“从小被家人好好爱着,很幸运” “因为自己值得被爱,所以有底气迎接挑战”——带着爱创造未来更多可能性。

        无论是哪种选择,都取决于个体的成长感受和对自我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对于成年人的成长来说,也意味着对经历的事情(包括“被宠爱”),有更多正向自洽又平衡的多元认知,在不断扩宽的认知之下产生的情绪感受,是积极的,阳光的,饱满的。这样的情绪感受推动的自主行为是正向积极的,当这些行为持续不断发生,就会自我塑造出更真实美好的自己。我很幸运,自小拥有着深厚的父母之爱,铸造了我抵御风雨的坚毅信念。

        在育儿的路上,爱的力量永远胜于批判,这无可置疑。尤其作为一个父亲,你的陪伴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智慧地引导、父爱召唤下的高效陪伴。真正做到了这点,每天五分钟,足矣。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威严的树立,让孩子有了对父亲的敬畏之心,他任何时候都会三思后行,而绝不会为所欲为。何以在孩子心中建立威严?并不是靠棍棒和拳头,那是伤残心灵的最低劣的手段,只会破坏本该美好的亲子关系,且不好修复。也不是靠嘴碎和唠叨,唠叨中常有批判和指责,孩子看到的是说教而没有任何生动的力量,他受到的是打击而不是奋起的热情。那么,先举一个小例子吧,你便会知道什么是有效沟通中的威严的树立。

        假如一个父亲遇到孩子写作业时看手机或平板,暴力的父亲常会一下火冒三丈,啪啪啪各种指责和吓唬就来了,有时还会伴有拳打脚踢。而智慧的父亲会轻轻走过孩子身边,“咳、咳”两声,孩子听到咳声百分之九十九地会立即收起来或藏起来,而他的父亲会继续不说话,悄悄离开。离开后孩子可能会写作业,也可能会继续偷看平板。等到了晚上临睡的时候,爸爸走进孩子房间:“宝贝,爸爸想和你谈件事儿,你今天边做作业边玩平板我都看见了。”这时孩子一定是紧张而抗拒,而爸爸继续说:“我不是批评你,而是想感谢你!”孩子擡头,纳闷儿,神情缓和。爸爸语重心长地说:“你看到爸爸走过你身边,便立即藏起平板,因为你不想让爸爸心里难过,是吗?真的很感谢你,那么理解爸爸!”孩子很明白平板的强大负面作用,听到此言,人性中的羞耻感一下被触动,顿感不好意思。爸爸接着说:“你有自控力,爸爸很欣慰!况且你又不是经常玩平板,是吗?时间不早了,想想明天该怎么做?宝贝,晚安!”爸爸轻轻关上门,儿子在屋里泪流满面,是幸福、是感动还是痛下决心?!这样的孩子,受到这样温暖的教育,他依然会需要平板,但永远不会沉迷。

        爱治愈一切。有了良好的关系,无往不胜。亲子尤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