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好入名山游

一生好入名山游

作者:中书舍人

今日站在的,是21世纪的世界,我们所面对的,是后工业化的科技时代。


很想对诸位提一个问题:有多久没有安心读过一本经史子集了,是否是只阅读过自己的教材和参考书籍,即使是进入图书馆,也是否是在找寻应付交差的参考书?


你对这本书的领悟有多少,你多久没有对一本名著或者是一本有质量的书籍发出过内心最真诚和最真挚的思考和情感了?


你回望过过去吗?譬如,这位老友所开设的公众号,就是一个让大家尽可能阅读历史的文化类号,鄙人发稿不多。这位老友呢?也算得上是一位热爱读史,半个圈内人。


虽然是零碎化的的吸收,我也完全不能确定是否一定就是这样的初心。也不能保证每个看到的朋友都能完全能够从中得到自己需要的资源。更不能把故纸堆的陈腐老事强加于人。即使是把它当作一个娱乐赚钱的工具。鄙人这一介腐儒,也想与诸君谈谈“读史”这个文化符号给我带来的种种。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我之所以用这首《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来启题,即使是在李白那个年代,失意人对前途的无望,只能寄情于山水之间。诗人们在当时的政治文化中,无一例外的都会有摇摇欲坠的那一天。


今日之你我,也不深谙更不会涉足那样的官场。那么,在这样的世界,当你厌倦了某个事物,试想你会怎么做。


山水未必太遥远,我们的桃花源在何处?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也许,当我们面对的不再是美妙的世界时,过于往前奔跑的自己,是否也希望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还能让自己忧愁万开的“天姥净处”。


时常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的诸君,随波逐流只会让自己越发陷入一个持久的泥潭。遗世而独立,不是清高或者是虚幻的飘渺避世的人生,相反,这就是“围城”。


人的种种鲜明特征,个性就是你的识别符,诸君是否有所感触?自己是不是被变得更加被同化了。其实对于守得住寂寞的“楚狂人”来说,这才是出慵懒之淤泥的青云梯。


鄙人作为一介腐儒,自嘲是:不谙世事之斗笠行者。或许诸位不是人文学科的探路者,但是,每个人窥探这个世界,都是棋局之外的旁观清人。


有人把读史看的很表面,很美好,可是当你沉浸于其中呢?古语云: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残酷无情的历史对于谁来说,必定是无趣的。如果按心理学的说法,一个人的追求与内心不可分离。


乍一看,我这是折磨自己,可是,慢慢的你会发现,一些东西是累赘,跟着走了越远,倒愈发不认识自己了。你的热爱你是否放弃了?一个潜心于故纸堆的人,难免是孤独许久的。固然不是沽名钓誉的曲高和寡,但是,做个真实的“楚狂人”也心安理得。


    读到太白震古烁今的雄伟诗篇,我们都在为那样一种豪迈的情怀所打动。在诸君的内心,我们都会有这样一颗豪迈的雄心。


所以,读太白,你可以化身成一身青衣的游侠,访遍山川大河,看遍人间百态,孤独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热闹时“呼尔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读杜甫,你便是那个最为忧国忧民的诗圣,登高之时感伤于“无边落木萧下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茅草屋里畅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什么,这就是心性与情怀。


读《资治通鉴》,或许你就是一个追溯往矣的雄伟君主,二十四史的波涛汹涌,也让你在这段波澜壮阔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历史不是抽象的产物,更不是宗教般使信徒顶礼膜拜的狂热,对于理想主义者来说,它是寄托,但是对于我来说,这是身体力行,更是信仰。不惜耗费多少精力,那就是一种追寻。


对于许多从事自然科学和经济管理领域的朋友来说,我们不能以史学工作者的本领要求他们读史。读历史是辛苦的,对于我们来说,它永远没有答案,如果说,你想在历史中寻找某种答案,那这将是一个永远的失望。


无论是读史者,还是工作者,历史的书写就永远不可能是一横长长的粗线条。你也曾臆想过你目中遇之而成色的过往,可是哲学意义上的客观,它不会给予你任何的同情和施舍。


也许你会问,它带给我们的,是否是冷血和漠然,可恰恰相反,它会让你的目光,触及到更多的地方,感受更多的温度,珍惜更多的光阴,憧憬更美的未来。


对于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来说,这是武器。这是信仰。可是,这仅仅是武器吗?也许,我们的心性就能很好的说明这一点,从中得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是从烦恼中解脱,从污浊中涌出,让你的心灵得到安慰的片刻,让你更坦然的面对这个世界。。。你不再管中窥豹,难道不是:“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吗,情怀,这样的个性,难道不好吗?


正如上文所说,这是信仰。这条荆棘路上,总会有令人神往九天之外的太清仙境的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版权归沐瑾淅工作室所有,侵权必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