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課例,學設計,悟教學(二)

——續讀《聽王崧舟老師評課》第二輯

晚飯後,繼續閱讀《聽王崧舟老師評課》,每看完一個課堂實錄,內心就會升騰起對教者的敬意!他們的設計緣何那麼精妙?他們的引導緣何那麼適切?他們的學生緣何那麼靈動?

這些好課經由王老師的點評,愈加的活色生香。以邵宏峯老師執教的《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爲例,三遍齊讀(老師的導語不同)課題後,引導學生迅速從課文中找出“中華崛起”的反義詞“中華不振”,然後讓學生自由讀文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體會“中華不振”。學生在讀句、交流中談感悟,一口氣挖出了六個感悟點。接着從六個感悟點中鎖定“婦女被洋人欺侮”的語段,通過聽同學朗讀,想象畫面,引導學生讀出形象、讀出體驗、讀出思考,教師一次次地引讀,一次次地配樂讀,一次次地強化“中華不振”後,介紹“華人與狗不得入內”事例,按王老師的話“蓄勢之大功告成”。所謂“情動而辭發”,周恩來的沉思,成了課堂的生成點,學生的宣泄,傾吐水到渠成。文末,反覆誦讀“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生情切,悟深,發自肺腑。

王老師的評課主題是“蓄勢,課堂節奏的審美祕妙”,他從三個角度挖掘出了教學設計背後的意蘊:一、蓄勢——傾吐的板塊鏈接;二、集中——層疊的課堂結構;三、對比——迴環的創生機制。

通過看課例,我也發現:好的教學設計一定是教者獨特的創造;好的設計,一定會抓住一兩個生成點,激活學生思維,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好的教學,一定有讀味,或靜讀思考,或動情朗讀,或師生對讀,總之“讀佔鰲頭”;好的教學,一定有情趣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中師生均投入足夠的情感,課堂在有滋有味地動態生成中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好的教學,洋溢着書卷味!教師喫透教材,精準定位教學目標,恰當選擇教學策略;學生,聽說讀心思,身心合一,其樂無窮!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