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棄“黑洞”思維,努力成爲“發光體”

------有感於婚姻及兩性相處感悟

近些日子讀了幾本有關婚姻家庭方面的心理學書籍,書中通過相關事例作爲引子,對婚姻及兩性關係進行了深入淺出的探討與分析,幫助讀者答疑解惑同時,由點及面引發讀者更深層次的思考與感悟。我讀完後也是感觸良多,現就讀後感悟整理如下:

摒棄“黑洞”思維,努力成爲“發光體”

不管是在婚姻還是兩性相處中,我們都期望成爲發光體,或者說願意和發光體相處,只因發光體能帶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感覺,賦予人正能量。

事實上,我們大多數人常常被情緒“黑洞”所左右,有意或者無意帶給自己或他人諸多負面情緒,讓自己陷入一種想走出卻又深陷其中的“黑洞”怪圈。

打量身邊衆人,有些人生活原本一帆風順,可言行舉止間卻充滿了牢騷,處處充斥着“不快樂”,與之相處久了,難免會讓自己原本陽光的心緒佈滿陰霾。

如何在婚姻或兩性相處中摒棄“黑洞”,成爲“發光體”,這就需要我們多聽、多看、多想。

每個人眼中都有一個世界,你眼中的世界與我看到的世界一樣嗎?

因視覺不同、觀點不同、看問題角度不同,產生分歧也就不足爲怪了。

就如曾經看過的一幅心理學雙歧圖,大部分人一眼看去,看到的是一隻白色花瓶,而有些人卻堅持說是兩個黑色的人像側臉剪影。

因所看角度不同,所想就會大相徑庭。

所看即所想,所想即所爲,所爲即所得。

付出本身就是一個快樂的過程

愛從自己開始。

自愛者,人恆愛之。

做自己思想及行爲的主人。

只要付出就別期望回報,因爲付出本身就是一個快樂的過程。期望太多,當得到太少時,心中就會充滿失落,充滿怨懟,進而影響了自已原本快樂給予的初衷。

爲對方付出,是因爲你有爲對方付出的能力,這本身就是一種快樂。必要時向對方求助,尤其是向愛你的人求助,這既是對對方的尊重,也是對自身存在的肯定。

愛一個人就要愛她的全部,嫁給一個人就是嫁給他所有的社會關係。

盲目的愛存在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婚姻或兩性相處中的雙方猶如壓翹翹板,當我們處於翹翹板一端時,無論所處位置是高是低,一定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因爲生活永遠處於一種動態的平衡當中。

思維決定行爲,行爲決定結果

以結果爲導向的思維是理智的,以思維爲導向的行爲處於一種盲目當中。

婚姻或兩性相處中,無論何時彼此都要保持冷靜,不能得理不饒人,更不能無理取鬧,就事論事更有利於矛盾化解和問題解決。

有人說,婚姻中的雙方要做兩滴水、兩棵樹,還有人說要做兩隻刺蝟。

具體如何做,取決於你想要一種什麼樣的婚姻或兩性關係。

兩滴水的交融,期望彼此親密無間融合,這需要婚姻中的雙方具有相當的包容力與寬容性。

兩棵樹的相互依存,彼此既可以共同成長,又可以相互依靠。

兩隻刺蝟的關係則強調:讓彼此有獨立空間,雖親蜜卻有間。這種關係既可以保持自我,又可以讓對方感受到彼此的存在。

我本人尊崇婚姻或兩性交往中以兩隻刺蝟的關係相處。

幸福與否全在己,與他人無關

幸福是一種能力,是一種能讓自己快樂,也能讓別人快樂的能力,要想獲得幸福或者說感受到幸福感,就需要我們摒棄嫉妒心,放棄一些影響別人成長的念頭,讓自己成爲對方成長過程中的一種推動力,而不是靠人爲設置障礙增加其成長阻力。

當然,我們在幫助對方成長同時,一定不要忘記讓自己也同步成長。

望其項背的感情,一不小心就會讓自己淪落爲怨婦或者怨夫。

情債比任何債都難還,所以不要輕欠。

情義無價啊!

總之,不管是在婚姻還是兩性相處中,我們都要以一種積極的生命狀態迎接各種不可預測的遭遇,而不是怨天憂人,把自己應承擔的責任推到別人身上,更不能把自己的不幸福歸咎於他人。


L's L 2021年1月21日•蘭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