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的老实人

       闫真的《沧浪之水》和《活着之上》我都看过,而且不止看一遍 。两位有知识分子操守的主角在体制内都遭遇了很多挫折,在坚持内心的信念和向残酷的社会规则妥协这两者之间,他们都经历过无数的困惑和动摇,一个昧着良心去做自己曾经最讨厌的人,一个依旧在努力抵抗着试图改变自己的力量。

        前天约了G出来吃饭,也聊聊工作上的事。G和我是大学同学,毕业后考上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接着和我在同一场考试中进入同一个教育局当小学老师。她所处的学校年纪大的老师很多,虽然不是名牌学校,但是多少也有一些机会。G工作的第一学期,绩效就比一般班主任少了2000多,要知道这个绩效是跟工龄没有任何关系的。再后来,学校陆续进了好几个年轻老师。由于她不是那种特别能说会道的人,更何况家里也没有什么背景,学校并没有给她多少好处,以至于她工作五年了,连一张奖状都没有。G对此忿忿不平:自己住在遥远的汉口,但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在学校待最长的时间,可是结果呢?

       G不是个例,作为与她性格及背景相似的人,我和她的遭遇几乎一模一样。我知道这不是偶然,不管是名校还是普通学校,都在运行着江湖原则:人人都在暗暗地以各种方式争夺资源。没有背景意味着没有权力资源,面对实力同等的对手,别人如果有关系,那么被淘汰的就是你。性格不够圆滑意味着即便给你机会,你也不能适应这种需要隐藏自我、谈笑风生的氛围。如果两者都没有,那几乎就可以判定你没有出头之日了。


       为什么要有出头之日呢?反正体制内也不会饿死你,无非就是比别人的钱少点而已。如果你是这么想,那就太简单了。不能评优,没有地位并不意味着你可以独善其身。在一个会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的集体中,如果你不幸地被定义为了弱者,那么就会有一连串的委屈等着你:永远只能得合格,没有人表扬你,体谅你,心甘情愿地帮助你。虽然从整个社会来说,你被很多人羡慕,可是在你身处的圈子中,你又是最底层最边缘的群体。想想看,大家对你的态度都不相同,你跟谁说话都唯唯诺诺小心翼翼,这样好受吗?

       G刚开始是一个很有情怀的老师,可是随着一次次失望,一次次不被承认,她开始有些打算破罐子破摔了,反正再怎么努力结果都一样,为何还要继续付出呢?她不再打算留下来加班,只决定把该做的事情做完就算了。这种习得性无助是对一个曾经充满激情的老师最大的伤害,她失去了人生最宝贵的东西——希望。

                                                                                                                    2021年1月22日星期五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