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做人須重視細節

01

看破浮生過半,心情半佛半神仙

魯迅說:“孩子是要別人教的,毛病是要別人醫的,即使自己是教員或醫生。但做人處事的法子,卻恐怕要自己斟酌,許多人開來的良方,往往不過是廢紙。”

學做人,是一個在生活中慢慢經歷慢慢磨礪的過程。年少時以爲需得做個能討得周圍歡喜的人,經歷的多了,反而發現,做人簡簡單單最好。

生活也不外乎兩件事:一是喫飯,一是睡覺。好好喫飯,好好睡覺,一粥一飯,一寢一臥間,都是做人態度的體現。

王陽明說“今人於喫飯時,雖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寧,只緣此心忙慣了,所以收攝不住。”

好好喫飯,就是修行。好好睡覺和好好喫飯一樣,都是對生活最好的尊重,對自己的負責。

02

好好做人,注重細節

做人跟戀愛一樣,寧可把小事做好,而不要相信空談高論。

王陽明龍場悟道,陽明心學隨之而出。《傳習錄》中說“殺人須就咽喉上着刀,吾人爲學,當從心髓入微處用力,自然篤實光輝”“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有行動重細節遠比空懷理論重要。細節中足以見做人水平高低。

做人須重視細節。在與寧王的對戰中,王陽明將細節上的工夫發揮到極致。正德年間,寧王叛亂,王陽明奉旨平叛。

在攻下南昌城之後,王陽明首先做的就是撫慰安民。王陽明打開糧倉,救濟城中軍民百姓,安撫宗室人員。所有脅從人員,只要自首,一律不問。受寧王僞官的,只要投降,一律不追究。南昌城中很快安定下來。

喫飯、睡覺都是些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但這些小事也格外重要,從你對待這些小事的態度就能看出你做人的品格。

好好喫飯,不在喫飯的過程中做不符合餐桌禮儀的事。孔子說“孝、悌、仁、愛”,在餐桌上也要講禮貌,有修養,使自己的行爲符合道德要求,同時不嘲笑別人的失禮行爲。

生活本來就是由一連串像喫飯、睡覺一樣的小事組成的,做能做的事,把能做到事做到最好,這纔是做人至要。

03

好好做人,樂享當下

做人,簡單就好;生活,寧靜就好。

王陽明說“飢來喫飯倦來眠,只此修行玄更玄”,修身養性本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無心而爲,順任自然,沒必要於日常生活之外,另有用功。喫飯睡覺就是修身,樂享當下就是養心。

港劇中常說“做人最重要的就是開心”,這話細細向來很有道理。人生雖苦,但做人要樂,要能享受珍惜當下時光。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一個人思慮太多,就會失去做人的樂趣。

陸澄問:“身之主宰爲心,心之靈明爲知,知之發動爲意,意之所着爲物,是這樣嗎?”

陽明先生回答說:“只要常把此心存養,便是學。從前和將來的事,想它何益?唯失落本心而已。”

早年,王陽明被貶龍場,面對兇險的環境,王陽明不僅挺了過了,而且更是從中悟出了心學。

在龍場,王陽明心態的轉化也是活在當下做人之道的體現。從龍場悟道到平定叛亂再到立院講學,王陽明走得每一步都是活在當下的產物。

“此心不動,隨機而動”,放開對過去的執着,對未來的擔憂,過好當下的生活。好好喫飯,好好睡覺的人,才足以談生活。

做人,從安安靜靜做好和享受當下開始,喫飯的時候就好好喫飯,走路的時候就好好走路,睡覺的時候就好好睡覺。

做人生活並不複雜,真正複雜的是我們雜亂躁動的心。


04

好好做人,懷有素心

陽明心學強調“知行合一”,王陽明在《傳習錄》中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良知是人人具足的,只是有人後天爲私慾隔蔽了,所以知行纔不合一。

人生在世,物慾不必太重,簡單生活不過就是一口飯、一張牀。人活一世,不論貧窮或富貴,困頓或顯達,都免不了要與名利打交道。

做人存一點素心,就是不爲名利勾心鬥角,枉費心機;也不可以躲避,自命清高。

素心做人,是一種人生品位。紀曉嵐說:“心如枯井,波瀾不生,富貴亦不睹,飢寒亦不知,利害亦不計,此爲素心者也。”蘇東坡說:“人間有味是清歡。”

做人要存一點素心,心地純潔,才能成爲素心之人。

王陽明有句詩“人生貴自得,外慕非所臧”,做人貴在自得,自己要學會滿足,不能成爲自身慾望的奴隸。

王陽明說有些人在喫飯時,即便無事,他的心也經常忙亂不安定,只因他這顆心忙慣了,所以收攝不住。

《後漢書》中有這樣一句形容人貪得無厭的話,“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

人非聖賢,不可能無慾無求,人可以追求富貴,但要有所節制,不能違背自己的良知,“心爲物役,道所不載”。

喫飯睡覺看似細枝末節,卻佔了人生大半時光。好好喫飯,好好睡覺,就是好好做人,好好生活。做人須同吃飯、睡覺一樣,注重細節,珍惜當下,保留素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