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歲月(一)

“待到春風傳佳訊,我們再相逢。”若不是開啓新徵程,我恐怕都忘了離開華南時收尾的這句話。

我不確信未來會不會像現在這樣,義無反顧奔赴熱愛,全無遺憾甚或後悔,但我深信,在二十七八年紀的時候,我給了自己勇氣,給了自己時間,去走進迷霧,去正視自己、家庭以及市場,十年、三五年甚至一年以後,我定會認爲,這段時光的迷惘彷徨、自傲自負不足掛齒而又彌足珍貴。人生的結果都一樣,除此之外,皆是過程,我們只需要,不負當下。


【自我】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人跟人究竟有多大差別?有一天深夜,接到一通老朋友的電話,對方說:“你現在變了啊,言語間透露着堅定,能告訴我你是怎麼思考問題的嗎?”對方問得很官方,我一時間還沒摸着頭腦,我說因爲“經歷”,但後來想這樣提問或者回答都太草率。我沒變,我還是我,我的初心、天性這是改變不了的,但我肯定在變,當我開始愛自己、開始認識自己,學會包容自己、學會包容與我有關的一切;我從來不乏思考力,晨跑中,大自然給了我靈感,閱讀時,作家豐富了我的平行世界,寫作時,字裏行間就是我的盟友,我相信德不孤、必有鄰,我相信目標篤定、敢於走下去的自己,獨一無二,所向披靡。你一定要自信,在自信的基礎上,捍衛你的自尊,獲取你的內驅力,放平你的心態,享受坎坷與不平給你帶來的挑戰和刺激,然後就像卡耐基建議的那樣:慎重做出重大選擇。誰甘願在正當的年紀,過得不像自己,亦或着平平庸庸活着。


【信仰】人爲什麼信什麼,有時候,不是因爲信的對象本身多麼值得可信,而是現實無路徑無尋,因而在虛無中寄託點最後的希望。

來浙之後,接觸太多的“信徒”,因爲心存敬畏,所以他們對規範規則的遵守、尺度的拿捏簡直超過正常人的想象。我是個堅定的唯物主義論者,只是在這些衆生相中,看到人脆弱和無助的一面,很是感慨。多關注空巢老人;和你生命中重要的人們,保持聯繫。


【家人】無論歲月變遷,讀來朱自清的《背影》,依然紅滿眼眶。

老鄧之前跟我說,等你年紀大了,你就會“怕兒女”,那種“怕”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今年開始,這種體會就愈發深刻,你的父母會跟你“告狀”,讓你主持公道;會自言自語,怕你嫌他嘮叨;會語重心長髮條簡短的問候,狀態欄一直顯示“對方正在輸入”……

浙江這邊,有時間和外婆獨處,若不是這層輩分關係,我們可能會成爲“忘年交”。外婆是個很厲害的女人,19歲開始,靠着自己的智慧和勤勞,撐起了三代人的天空,她的“德高望重”是她應得的。我誠然很敬佩的,是那個年代的年輕人,沒有文化、沒有資源、沒有樣板,有的就是對生活的一種慾望,就是即使雞零狗碎、步履維艱,也要把日子過下去的決心和毅力,就像餘華的《活着》,像東野圭吾的《白夜行》,像電影《心靈奇旅》,我們真正需要的,難道真的是一份熱愛和希望嗎?可能僅僅是那麼一點光亮,我們便能獨自前行,可能僅僅是對生活的一絲追求和企盼,我們便能披荊斬棘。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立足當下,不負韶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