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有分寸,是一个人的高级修养


01

《礼记》中说:“长者不及,毋儳言。”意思是长者没有谈及的事,不要主动提及,更需多加换位思考。

我们身边经常不泛这样的人,打着“良药苦口,真言难听”的旗号,不顾及尊长的感受,说话不讲分寸、口无遮拦:

领导换了新发型,大家都夸好看,他来一句“全是一群马屁精”。

妈妈兴高采烈的告诉她:闺女,我的退休金又涨了。她却满脸不屑地说:涨了就涨了呸,就你那点退休金有什么好炫的,生个病去趟医院就全没了。

怎么还没到?让你们打车快一点,快一点,你确非要坐公交。难道我每个月没给你们二老钱用吗?总是一副穷酸样。一个事业有成的男子正拿着电话训斥着公交车上的父母。

对上司,对长辈,毒舌当真言,把刻薄当坦率,说到底,就是自私。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事情,从不换位思考,想着一吐为快,丝毫不顾及尊长的感受。

最后落个事业不顺,家庭不和的下场,只能说是咎由自取。

做人要有界限感,讲话要有分寸。对上司说话有分寸,给人的印象不仅稳重、可靠、友善,而且知性、优雅、可亲,往往容易实现人际互动,容易获取信任和支持,其事业也往往容易走向成功。

对父母长辈说话有分寸,家庭充满了爱与感恩,孩子也会模仿学习,一家人其乐融融,涵养十足。


02

恩格斯曾经说过一句话:“判断一个人当然不是看他的声明,而是看他的行动,不是看他自称如何如何,而是看他做些什么和实际上是怎样一个人。”

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折射出其教养与素质,无论你的外表经过了怎样的包装,但发自内心的东西,依然会暴露于言行。

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语言的表达也是一门艺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和骄傲,不要拿自己的个性去挑战别人的脾气。

学会尊重,让别人舒服,才是一个人最高级的素养。

“关系好”不等于“什么都可以说”,“生气”不等于“开不起玩笑”,“我不是故意的”不等于“你没错”,“我没有恶意”不等于“没造成伤害”。

说话的时候,多换位思考,多设身处地。有时候,可能一句轻描淡写的指责,就会成为压垮情绪的最后那根稻草,一个看似玩笑的评论可能就是轻轻一推的多米诺骨牌。你不了解别人经历了什么,就不要妄评你看到了什么。

说话有分寸是一个人的高级修养,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体现着做人的尺度,也体现着一个人生活的层次。

时时刻刻把握说话的分寸,注意说话的场合、身份、谈话对象,才能让话说到最有尺度。

每个人都有难处,凡表象皆有根源。言语之间,少些犀利,多些余地,是对别人的仁慈,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03

开玩笑是日常生活中极为普通平常的事,但玩笑的目的在于调节气氛,如果不懂得把握玩笑的尺度,言语间就会有意无意的伤害到他人。

马歇尔·卢森堡说: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一个人对待玩笑的分寸感,往往能够看出他的人品。不要拿别人的缺陷开玩笑,不要拿别人的隐私开玩笑,更不要拿别人的生命开玩笑。

真正的幽默,不是乱开玩笑的哗众取宠,而是在合适的时间地点,用恰当的话语来愉悦气氛;

懂得尊重对方,才能让玩笑的感觉恰到好处,如沐春风。只有对方觉得好笑的,才叫玩笑;对方觉得不好笑甚至生气的,那就是没礼貌。

人这一生,起落浮沉,难免得意,难免低谷。得意时善待他人,失意时善待自己。很多事情,难以预料,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无论何时何地,话别说太满,做事别太过。今日你不留有余地,落下口舌,来日峰回路转狭路相逢,必然徒增尴尬与伤害。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给别人留有余地,亦是给自己留下退路。

中国有句古话“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说话的分寸感,相当重要。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最能暴露一个人内心的是语言,最伤人心的是语言,最深入人心的也是语言。

凡事把握尺度,是一个人最好的道德修养。道德是用来律己的,不是律人的,法律才是律人的。“道德用来律己,好过一切法律,道德用来律人,坏过一切私刑。”

所以,说话有分寸,才是最好的修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