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的事也是可以不做的

改掉只要有用就去做的思維。



不是每一件事都是當下最值得做的事情。



身爲管理者的首要原則:不打沒有準備的仗,不做沒有思考的事。





巴頓將軍:“要花大量的時間爲進攻做準備,匆忙上陣只會造成無謂的傷亡。在戰爭中,沒有什麼不是通過計算實現的,任何缺乏細緻、合理計劃的行動都不會取得好結果。”



“二八定律”:困擾你的事情中,80%都是繁瑣的小事,只有20%的事情真正重要。



我們應該花80%的時間去思考和覆盤,用20%的時間去高效的執行。



曾國藩說:“未來不迎,既過不戀,當時不雜”。



這句話大意是,對於那些已經過去的事情,不惜過於留戀;

現在做的事情要專注而有條理,心中沒有雜念;

那些將來可能發生的事情,還沒有到眼前就不要着急去處理。





我高中讀的最多的卡耐基,(我一直很討厭成功學)早就指出,一個人事業的成功因素,只有15%是由他的專業技術決定的,另外的85%則要靠人際關係。



比爾蓋茨推薦的《事實》的作者說:



某一年,我在幫助瑞典政府審覈一項援助項目的時候,我第一次發現了二八原則的重要性。



在大多數預算中,20%的項目佔了預算總數的80%以上。如果你能弄明白這些最重要的預算項目的含義的話,你就能節省很多經費。



二八原則。



如果你得到了一個長長的清單,就應該先排序,然後找到最大的幾項並且做深入分析。



通常這幾項的重要性要遠大於其他所有項目加在一起的重要性。



每次開始做一件新的事情的時候,都會經歷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



如果你認爲一件事情只要有用,不管是能提升生活質量還是工作效率,就值得去做,你會很容易陷入努力的沼澤。



我回想過去一直努力的原因,主要是怕被家長說我不努力,不學習,真的就是主要原因。



你看是不是,從小就是這樣,一旦你玩的太過,家長就會說你,但是隻要你去學習,讀書,做作業,家長就不管你了,還表揚你,真乖,真上進,很優秀。



至於學習方法對不對,學習效率怎麼樣,他們也不是不關心,是他們也不知道怎麼辦啊,只知道你去學就對了。



想想看,是不是都挺可憐的。



無論怎樣投入,經常會都得不到想要的收穫。



我在《人性的弱點》等等成功學書籍的網上評價裏面,看到過很多的評論,很多經常失敗的人會說:“過去的努力也是很有意義的,並沒有浪費,在這個過程中自己也收穫了很多,所以覺得值得。以後會更努力的,加油”(都挺會自我安慰)



我就是一直安慰自己,努力就有收穫,付出就有回報,但是實事是一直在反覆打臉,很努力,但是人生很慘淡。



還有就是下面這種評論:



讀完並沒有結束還需要溫習。理論知識的學習,加上打破思維模式,然後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這是一個完整的學習路徑。人性的弱點寫的真實,讀書弄目的也是爲了認識自己,打破慣性模式,用自信之光發掘自己的能力和潛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很勵志吧,我不是說勵志,正能量有什麼不好,而是想說難道就沒有比這個想法,更好的選擇麼?



不能有一點收穫就覺得值得,不管多麼錯誤的事情,人類都能從中思考出意義來,這幾乎是本能啊,誰不會解釋呢?



事實上,如果沒有做這樣錯誤的選擇,不用這種有些腦殘的思維模式,我們本來可以收穫更多。



抱歉,我說的是我自己,我高中明明可以花更多時間,去把不會做的題目搞清楚,花更多時間去思考,爲什麼一道題,今天會做,過段時間就不會了。



而不是花那麼多時間,去讀心靈雞湯,看《人性的弱點》,自我鼓勵麼?自我安慰?尋找我讀懂了,我在讀書,我在努力的成就感?



都是假象而已。



值不值得,要把機會成本考慮進去。



爲何你的努力和別人的努力總是有差別?



我們這輩子都在和問題打交道,一堆問題向你湧來的時候,你必須識別出關鍵的問題;



一堆事情要做的時候,必須確定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改掉只要有用就去做的思維。



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那樣做,只會收穫一地雞毛。



這是努力的正確姿態,也是成長,並且可以持續複利成長的基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